“再說一下關於江夏地形的情況吧。
這裡到處是河流網絡密集交錯的水域,水上戰鬥至關重要。”
黃祖在江夏駐有約三萬大軍,其中絕大部分為水兵。
薛仁貴這時站了出來發表看法道:“我等可先在水上與敵對戰挫敗其銳氣,然後再進攻城堡並配合執行軍師的策略,這樣應該更容易獲得勝利”
。
張易沉吟了一下,微微點頭讚同。
然後繼續吩咐:“我決定讓青龍、白虎二軍中各五千騎兵全部交由子龍統帥。”
他又補充了調整內容,並指出了具體的戰術安排:“從陸地上繞北麵進發前往義陽、竟陵,最終直奔江夏治所西陵。
另外一部分兵力將隨船隊沿江東下直達夏口。”
最後,他對趙雲叮囑:“前去時帶著工匠們幫助搭建營寨及建造所需的攻城器械,記得到了城下要下馬步行攻堅。”
這正是多線並行以期速勝的計劃,既要在陸上突襲又在水中展開決戰,雙線並發爭取最快拿下江夏。
趙雲拱手表態:“請主公放心,屬下定不負所托”
。
他已經等待良久能夠領受單獨領軍征戰的信任與機會。
而這一切,正是為了儘快地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實現張易的戰略構想。
好的,
“從義陽到雲社僅需一日,子龍馬上帶領部隊出發吧。
我軍今天下午就對江夏發起進攻,如此一來,雲社必將兵力空虛。”
劉伯溫也建議道。
作為智謀的他怎能無話可說呢?若是再沉默不語,未免太顯得他無能了。
“雲社縣令張程出身寒門,從未受到黃祖重用。
依在下之見,此人很可能望風歸降。”
重點在於他提到的張程是寒門出身。
張易推廣犁具改革和設立學堂等政策深受平民和士子擁護。
作為一名同樣來自寒門的人,張程可能非常仰慕張易的作為,並對他的領導充滿向往。
更何況,他還得不到上司的重視。
若忽然麵臨上萬騎兵包圍城門,他會做出什麼選擇呢?
麵對這樣情況的決策,相信一般人會明智得多——畢竟自己並沒有得到黃祖應有的保護。
“主公請放心,我一定銘記在心。”
趙雲將這番戰略記下來。
俗話講:萬事開頭難。
攻克第一座城池最為困難。
一旦成功,則其他城鎮守軍定會出現動搖,後續作戰將會更加輕鬆許多。
時不我待,於是趙雲立即接手了青龍、白虎軍中的騎兵部隊,並將它們和他的五千狼騎集結在一起,繞行北上,直奔雲社。
之所以之前商討時不直接讓趙雲率兵去雲社,是因為戰場上變化莫測,必須親赴前線才能做出最合理的指揮。
否則隻憑書生紙上談兵又怎能得到真實效果?
黃祖難道是你專門找來的對手?還會幫你演戲配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