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文聘率領水軍負責安撫江陵,並攻占周邊縣城!”
他繼續下令。
眾將齊聲回應:“屬下遵命!”
“其餘人隨我前往襄陽!”
張易隨即命令眾人,連進城稍作休息的念頭都沒有,便決定直驅襄陽。
江陵守將早已投降,對於城內安撫及周邊控製的任務,文聘完全能勝任。
大軍即刻分兵三路行動:張易與太史慈、典韋率兵直赴襄陽;劉伯溫、黃忠和甘寧則領軍挺進長沙,那裡有除襄陽外最後一個荊州守軍駐點;而文聘則帶領本部兵馬入城接管,指揮安置近數萬名江陵降軍並把他們送往南陽,交由荀彧統一調配管理。
不久後,文聘即可出動清剿江陵四周區域。
而在宛城,荀彧已經疲憊不堪。
過去半個月來,不斷接到張易及其副手的信函,先是安排新官到江夏各縣城接替政務,後來是徐庶頻繁送信讓他繼續支援,剛剛忙完糧草調配,又有俘虜需要安頓。
剛處理完這批問題,新的命令再次傳來,江陵已落入己手,要求準備下一批官吏。
“主公啊,您進展神速,我們這些下屬快要撐不住了。”
荀彧苦笑道,心中卻明白張易的實力增強對他們的好處。
儘管累極,荀彧仍收拾心情走出門外,準備趕赴求賢館商討荊州平定後的用人策略。
此外,張易還特彆派遣騎兵送來幾萬斤優質高產麥種。
據說這種子從遙遠的貴霜國商人處得來,雖然對為何商人會攜帶這麼多麥種心存疑問,荀彧很快被這種種子產量之高出所驚豔。
現在,每畝產量普遍隻有三石上下,五石已是罕見良田,而新麥種可達到畝產十石,接近現代單位下的1200斤!這一成果讓他震驚不已,但同時也很期待來年二月時種植驗證。
隨著荊州大勢已定,全境收複在望。
張易親自督陣,襄陽也即將納入麾下,劉表顯然不會坐視不管,憑借城內十餘萬大軍,即便麵對城外僅有數萬人分兩路合圍的劣勢局麵,劉表仍有機會采取反擊或突圍策略,畢竟兵力分散反而可能帶來破綻。
此刻,決心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劉表頻頻派遣兵馬出城,試圖突破嶽飛與薛仁貴聯軍的圍困。
在嶽飛一方,形勢相對穩定。
他的背嵬軍作為精銳中的精銳,本就天下難尋匹敵。
而張遼麾下的狼騎兵更是步兵的噩夢。
加之精通軍事部署的李儒協助,不論劉表出動多少兵力,嶽飛的大軍總能將其大部吞滅。
自李儒占領臨沮後即刻率兵前來增援嶽飛以來,嶽飛采納了李儒提出的計策,使得荊襄士兵遭受重創即是最好的佐證。
此外,他們甚至還能對襄陽發起反擊,這也歸功於李儒卓越的戰略和戰士們的英勇。
相較之下,薛仁貴那邊的情況就棘手得多。
其部下的將士固然個個英勇善戰,但論實力無法與嶽飛所指揮的背嵬軍媲美;唯陌刀營這二千士卒能在戰鬥力上與嶽飛部隊一較高下,且正扼守穀地殺得敵屍橫遍野。
即使如此,在敵人數萬兵馬潮水般的衝擊麵前,仍不得不一步步向後退卻至硯山堅守。
其間,陌刀營損失達數百人,令統領李嗣業心疼不已。
至於青龍軍與麒麟軍的傷亡更是慘烈,在硯山駐紮著的力量已縮減至一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