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曹操已到達,他們不可能放下自己領地前去冀州吧?而拖住曹操,其實也間接幫到了公孫瓚。
否則,萬一曹操與袁紹聯手北上,局勢將更加不利。
劉備略一思考,點頭表示同意。
“能避免戰爭是最好的。”
他自認為此為愛民之心的體現——珍惜士兵性命。
“主公,我們的當前要務是派遣一支隊伍穩固並州內部,並另派一支隊伍前往靠近長安的草原地帶。”
戲誌才提高聲音繼續說道,“如果陛下從長安逃走,這支隊伍應立即將他迎到並州。
主公,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不可錯過!”
劉備認同這一提議。
他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扶助漢室——這一點與曹操並無二致,但劉備選擇更忠誠純粹的方式。
如果有機會迎接天子回朝,劉備絕對不會退縮。
商討繼續……
而身處淮南的袁術則滿心怒氣。
他和曹操、袁紹一樣,不斷責罵劉表無能。
“我在豫州攻城拔寨卻難有突破,而張易隻用了不到四個月就打下了荊州?”
想起上次張易送來劉德的(疑為敏感字),如果不是閻象攔著,他早已率軍反擊。
“張易如此速度的確讓人難以小覷。”
閻象安慰道:“張易雖然占了荊州,但也彆忘其後續挑戰。”
袁術暫時放下憤怒,轉為思索下一步應對措施。
“張易需要幾年才能真正掌握荊州內部的勢力平衡。”
孫堅雖勇,智略欠缺,難以匹敵。
在數次交戰中,孫堅節節敗退。
閻象補充道:“張易接手後需要至少三年,來徹底清剿宗賊和內部不穩定的勢力。
這期間,他不會輕易再次用兵。”
聽完,袁術的心情似乎略微放鬆了些。
“其次,儘管張易在這次戰鬥中獲得了勝利,但他蒙受了相當大的損失,短時間內需要休整並儲備糧食。”
“再者,即便張易決定出兵,也不一定會對主公發起攻擊。”
“如果我是張易,我肯定會選擇打擊實力較弱的目標,比如長安的李傕和郭汜,或者更動蕩的江東地區。
這對他來說是最好的戰略選擇。”
閻象分析道。
“當前主公應該考慮如何處置孫堅:是處死他還是收降其部下作為自己的力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