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漢末年的割據勢力,劉璋的父親劉焉經營益州多年,費儘心力建立基業,劉璋自是視此領地為家族產業,不肯輕易拱手讓人。
然而現實卻無比殘酷,父親新亡,自己剛剛繼位不久,缺乏威信和控製力,導致益州各地並不聽從指揮。
因此,無力應對張易的壓力。
“主公,實在應該及早做出決斷!我聽說荊州軍隊已經拿下了附近的兩座城池!”
張鬆的話再度刺痛了劉璋。
最終,劉璋選擇暫時避開現實:“你先退下吧,我知道了。”
無論張鬆怎麼勸說,劉璋隻是不斷地揮揮手,又陷入淚水中。
無奈之下,張鬆也隻能躬身退去。
走在回廊中,張鬆長歎:“唉,劉焉雖是英雄一世,怎料到其子竟如此柔弱,難道真是天命所歸啊?”
儘管感激劉璋的提拔,但眼前的這位主君顯得軟弱無力,決策猶豫不決,令人失望。
接下來的五天裡,張易率領四萬多精銳兵眾抵達武隆。
武隆位於巴蜀交界之處,拿下此地意味著整個巴地基本被張易占領。
同一時間,袁紹的部隊也包圍了南陽城。
此時南陽城由薛仁貴統領的青龍軍駐守。
薛仁貴根據賈詡的建議,在短時間內平定了零陵郡,並受命堅守南陽城。
嶽飛和他的背嵬軍則被派遣至襄陽駐守。
袁紹軍隊在距離城外二十裡的地方紮營,發起多次攻勢。
但在青龍軍和其他駐防力量頑強抵抗下,整整三天一無所獲。
袁軍帳內,袁紹的兒子袁尚氣憤難耐,甚至請求親自帶隊督戰。
南陽城的堅固防禦工事在短期內得到了加強,周長較之前增加了十餘倍,使整座城更顯宏偉。
麵對這番景象,前來進攻的袁紹不禁感歎不已。
袁尚從小就性情暴躁,卻力大無窮且決斷力強,因此深得袁紹賞識,在父親麵前說話常有囂張的態度。
謀士建議,既然南陽城難以攻克,不如派兵進攻襄陽以分散敵方力量。
袁尚聽後覺得此話有損自己的威風,怒氣衝衝地要懲罰謀士。
然而被田豐製止了。
田豐是袁紹的心腹愛臣,因此袁尚不敢造次,隻好恭敬退下。
一旁的袁譚見狀冷笑,他一向嫉妒弟弟袁尚深受父親寵愛,現在看到袁尚吃了個癟,心裡很是暢快。
看著兩個兒子明爭暗鬥,袁紹憂心忡忡,但現在攻打南陽才是首要大事,他隻好暫時壓下煩惱,轉向眼前的戰事。
“元皓,你有什麼看法?”
田豐在袁紹的詢問下,提出將自己的策略詳細道來:他認為應將部分兵力轉向襄陽,分五萬軍進攻該地,並留十五萬人持續攻打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