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淡淡一笑道:“你以為我整天隻顧打仗?我思考的問題還很多呢。”
“說實話,這個劉彰對我來說,就如同雞犬兔般弱小,輕而易舉就能消滅。
根本無需掛心,所以我有更多精力做這些事。”
張易毫不在意地說道。
城中許多人對劉彰也都抱著類似的看法。
幾天後,成都城裡突然發生了一起,儘管叛亂被迅速了,這件事徹底讓市民意識到荊州軍已經開始進攻益州。
知情權的重要性
東漢末年,普通百姓信息獲取渠道極有限,由於識字率低下,消息流通幾乎被限製在官方布告以及軍隊之中。
因此當益州部分地區已被荊州軍隊控製十幾日之時,大多數居住於首府成都的老百姓依然毫不知情,仍在享受作為富饒之州首邑的生活。
此次突如其來的叛變使人心惶恐,尤其是在得知叛匪散布的消息提到,荊州軍正逼近綿竹時更為震驚。
綿竹距成都咫尺之遙,普通百姓聞訊頓時人心沸騰,想要衝向州牧府求援。
然而麵對前來“討公道”
的普通民眾,性格迥異的劉彰並未如張易那般仁慈,而是下令立即。
而對於那些家境富裕、想以錢財贖罪之人,劉彰則直接巨額罰款。
甚至有膽敢詢問具體罪名的人,反而會受到更重處罰——贖金加倍。
這導致了極大不滿情緒滋生,但無論如何不滿,百姓仍無力抵抗強硬派的劉彰。
真正能製衡者隻有那些根深蒂固的地方豪族勢力。
這樣的背景下,民眾更加盼望像張易這樣既強大又智慧的領導者來改變現狀。
楊家在成都是無可爭議的豪族之一,他們的宅院占地超過一百多畝,到了晚上依然燈火輝煌。
附近的居民紛紛傳言,楊家一晚上的柴火費用,可能相當於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開銷。
然而,對於楊家而言,錢並不是問題。
在正月十五的月圓之夜,楊家的大廳內充滿溫馨。
但是楊儀卻顯得心事重重,在吃罷團圓飯後,他便匆匆拉住他的兄長——楊家家主,來到一片隱秘之處,以避免被人聽見對話。
楊家這片私密地帶寬敞得讓他不用擔心有人。
看到弟弟愁眉不展的模樣,家主力求安慰他說:“二弟,彆太在意,這次家族並未虧損太多。”
楊儀明白,兄長是指他們的商隊被北方馬騰的勢力所劫掠之事。
原本與馬騰關係良好,還為他提供了許多方便和好處,然而近期,馬騰對商業往來變得極為限製,導致多個商隊無功而返。
雖然虧錢令人困擾,但楊儀深知,眼下的局勢更加棘手。
“大哥,我們現在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