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所謂的“見利忘義”
。
在製定此次作戰計劃時,張易想到了一個關鍵策略:驅虎吞狼——用強大的袁紹去對付其他的較弱勢力,使虎吃掉狼。
這次首戰發生在青州境內。
突然間出現了一支三千人的冀州軍偷襲大同軍。
然而大同軍反應神速,在一日之內徹底清剿了來敵。
本次試探性攻擊由袁譚指揮,並動用了精銳中的三千精兵。
按照現在的標準,所謂精銳指的是聽從長官命令、無條件服從指令。
袁紹手下雖有三十萬兵力,其中真正可以稱為精銳的隻有約十萬人。
袁紹自統領軍中五萬最強精銳以保自身安全,其他兩支精銳部隊則分給兩個兒子:袁譚與袁尚,每人兩萬五千精銳。
戰前,袁紹向兩位公子表態說誰能擊敗張易就立誰為繼承人。
這原本模糊不清的話題因如今生存的危機迫使袁紹做出了決定,他也認為此舉是對孩子極大的激勵和獎勵。
得知父親的承諾後,兄弟倆興奮異常,深信勝利機會就在眼前。
兩人各領二萬五千名精兵以及數萬輔助軍隊駐紮於青冀兩州交界之地。
最激進的是袁譚,派出三千奇兵(在他眼中),想給大同軍一次北方勇士的猛烈打擊。
不過這次奇襲並未達到預期目的,除全軍覆滅外幾乎毫無作用。
據探子消息,大同軍傷亡不到一百且許多僅是輕傷。
麵對慘狀,袁譚久久不能接受事實。
"大帥,我們該采取什麼措施?"
周圍將領同樣心急火燎地詢問著。
此前他們以為伏擊加地形占儘天時地利,卻未曾料想到這招竟然一文不值。
大同軍戰鬥力太過強悍,這讓所有將軍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驚。
袁譚看著周圍的將領們,感受到他們的畏懼和動搖。
他怒喝道:“你們這些家夥,簡直就是無膽之徒!如今正是關鍵時刻,士兵們已經準備好迎接戰鬥,而他們家中的親人正等待著我們凱旋歸來。
難道你們在這種時候想退縮嗎?你們對得起誰?”
袁譚的一番責備使眾將倍感羞恥,紛紛表示絕對沒有退縮之意,並立即參戰。
這就是袁譚想要的效果——激勵軍心。
不久之後,在河北的大將高朗率領一萬精銳軍隊潛伏在一個狹窄的山隘口,同時安排了五萬雜牌軍在後方待命。
一旦精銳部隊吸引住敵人的注意並敞開防線,雜牌軍便憑借人數優勢蜂擁而上,對鑽出隘口的敵軍展開攻擊。
這一策略看似合理,因為那條狹窄通道是大同軍必須突破的地方,也是進攻青州的關鍵據點。
一天後,大同軍進入了預設的伏擊圈,戰鬥一觸即發。
袁譚從遠處的指揮部裡滿意地看著眼前的戰鬥形勢,“哈哈,張易這家夥根本不懂打仗,竟然把整個軍團帶入這樣的地形。
真以為我們可以任人欺淩嗎?”
他說的“河北漢子”
並不是單指冀州地區的男子,而是泛指黃河以南的北方男性,在他眼中,南方男性根本無法與北方壯漢抗衡。
喜歡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