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情勢急轉直下。
冀州軍不僅未能尾隨大同軍攻擊,反而陷入被動被追擊的局麵,這使所有的布置仿佛都是為敵方而設。
不到三個時辰之後,袁譚在幾近失去全部部屬的情況下,隻帶不到一百人從那個狹小通道逃出生天,這一幕無疑令人倍感痛心和遺憾。
這次死裡逃生的經曆,讓袁譚內心滿是痛苦。
他快馬加鞭,急於逃離此地。
如今他的心中隻想著儘快離開險境,回歸父親溫暖的懷抱。
在遭遇挫折之後,兒子渴望得到父親的慰藉,重新振作,追尋更多的榮耀。
這是一種美好的期望,在故事畫本中或許會有讀者喜歡。
但在現實中,半個時辰後的一切已化為泡影——袁譚身邊剩餘的士卒集體嘩變,將他擒住並帶回戰場。
此時的大同軍還在井然有序地清掃戰場。
袁譚帶領的十二萬冀州軍隊,除了約一萬士兵成功逃散、萬人戰亡之外,其餘全部歸降或被俘。
實際上,這些被俘者更像是自願投降,因為他們親身體會到了大同軍猛烈的攻擊力和無懈可擊的防守力。
一名冀州士兵沮喪地說:“老李見過不少戰爭,但從沒見過戰鬥力如此強大的軍隊。”
旁邊的同伴盯著不遠處清理戰場的大同軍隊,眼中有懼怕也有一絲慶幸:“真是太可怕了,真不想與這樣的人對抗。”
“對啊,荊州牧張易簡直如同神明下凡,能在這樣的領主旗下服役,也還不錯吧。”
冀州軍們漸漸接受了現實,並且開始彼此分享著類似的想法:跟隨強者才能在戰場上存活,之前效力袁紹是因為他強大,而現在投奔張易同樣因為其威勢無可匹敵。
這些士兵們的忠誠顯然並非堅定不移,而是更傾向於選擇更有利的一方。
在攻城勝利之後,那些將軍們往往允許士兵進行劫掠和肆意妄為。
不過,他們最終會將搜刮來的一切財物上交,而作為普通士兵的這些人,所剩下的也隻有最卑微、最不堪的東西:醜陋的女人,大部分還殘疾甚至有全身癱瘓的老婦人。
原因很簡單——但凡有些姿色的女子都會明白,一旦屠城開始,她們難逃被侮辱的命運,並且最後可能會麵臨悲慘的結局,所以許多人會在城破之前選擇自儘以保清白。
歸根結底,軍閥之間的戰爭對高高在上的將領有利,能夠使他們的領地擴張並獲得更多勞動力。
但對於這些辛苦賣命的士兵而言,無論戰爭如何激烈或勝利,他們依然是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始終難以改變這可能隨時下地獄般的處境。
大同軍打掃了戰場後,傷者不分輕重地被放置一邊;十幾萬放下武器的冀州兵被驅趕到空曠之地。
張易站在臨時搭建的指揮台上俯瞰著眼前的俘虜們,他的背後,是三萬名肅靜無言的大同軍,形成一種讓人敬畏的強大氣場。
喜歡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獲得英雄能力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