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內香煙繚繞,文武百官正在等待著什麼。自從太醫學院的改革落地以來,朝野都在猜測,這位雷厲風行的女帝下一步會有什麼動作。
"有旨。"蕭遠珩走上殿前,手持一道明黃色的詔書,"陛下今日要議定新政。"
眾人的神色都變得凝重起來。果然,還是到了這一步。
葉知秋一身明黃龍袍款步走上龍椅。她的眼神銳利,掃過殿下每一個臣子的麵孔:"諸位愛卿,朕登基已有一月有餘。如今後宮製度改革在即,太醫學院也已動工。接下來,是該說說朝堂上的事了。"
殿下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在等待她的下文。
"吏部尚書。"葉知秋突然點名。
吏部尚書連忙出列:"臣在。"
"朕問你,當今朝中,六品以上官員共有多少?"
"回陛下,約有三千餘人。"
"三千餘人"葉知秋意味深長地說,"那再問你,這些官員中,有幾個是憑真才實學上來的?"
吏部尚書臉色微變:"這"
"不敢說?那朕替你說。"葉知秋聲音陡然嚴厲,"朕查過吏部檔案,這三千餘人中,有祖蔭入仕的近千人,有關係升遷的更是數不勝數。真正通過科舉入仕的,反倒是少數。"
滿殿嘩然。這些數字大家心裡都清楚,但被當麵點破,還是讓人感到震驚。
"陛下。"戶部尚書小心翼翼地說,"這祖製"
"又是祖製!"葉知秋猛地站起,"你們是不是以為,隻要搬出祖製兩個字,朕就拿你們沒辦法?今日朕就告訴你們,這套製度,必須改!"
她走下台階,在殿中來回踱步:"傳旨。自即日起,朝廷官員任用製度重新改革。除太醫學院外,所有官職,一律憑科舉入仕,不分門第出身。"
"陛下不可!"禮部尚書跪地抗議,"這世家大族曆來是朝廷的根基,若是"
"根基?"葉知秋冷笑,"那朕且問你,當年商案之時,那些所謂的根基在哪裡?還不是一個個倒戈相向?"
禮部尚書頓時啞口無言。
"再者。"葉知秋繼續道,"朕設太醫學院,就是要廣納賢才。這朝堂之上,為何不能也敞開大門?天下英才何其多,豈能被一些陳規舊製所束縛?"
她回到龍椅上:"另外,科舉製度也要改革。從下一科開始,準許女子參考。"
這道旨意一出,滿殿震驚。讓女子參加科舉,這在大周曆史上還從未有過。
"陛下!"刑部尚書忍不住道,"此事太過離經叛道,恐怕"
"離經叛道?"葉知秋打斷他,"那朕且問你,你可記得當年是誰救了你的性命?"
刑部尚書愣住了。他想起來了,當年自己重病垂危,正是葉家姐妹出手相救。
"你們總說女子無才,可朕看來,某些人空有官職,反倒不如一介女醫。"葉知秋目光如電,"既然女子可以行醫救人,為何就不能參加科舉為官?"
蕭遠珩在一旁適時補充:"陛下英明。臣以為,人才不分男女,隻要有真才實學,都應該得到施展的機會。"
葉知秋看了他一眼,繼續道:"從今日起,朝中官員一律憑才能升遷。三個月內,各部門要進行一次大考核。不合格者,一律革職。"
這道命令無異於一記驚雷。革職!這可是動搖了多少人的根基。
"陛下。"吏部尚書顫聲道,"若是一下革去太多官員,朝廷運轉恐怕會"
"朕自有安排。"葉知秋胸有成竹,"太醫學院不是已經開了先例嗎?隻要敢想敢做,就不愁沒有人才。"
就在這時,外麵傳來急報:"啟稟陛下!江南科舉,發現有人買通考官,大量舞弊!"
葉知秋眼中閃過一絲冷意:"查!給朕徹查到底!"
這道命令一出,殿下不少人臉色大變。顯然,這件事背後牽連甚廣。
"諸位大人。"葉知秋掃視眾人,"朕給你們一個機會。三日之內,主動交代問題的,從輕發落。否則"她目光轉向刑部尚書,"就彆怪朕不講情麵了。"
朝會結束後,蕭遠珩留在殿內:"陛下這一手,可是捅了馬蜂窩了。"
"不捅出來,這些蛀蟲就會越來越多。"葉知秋站在窗前,"朕要的不隻是改革科舉,更要趁這個機會,把朝中的毒瘤都清理乾淨。"
"那江南的案子"
"是朕讓人放出去的消息。"葉知秋轉身,嘴角露出一絲笑意,"有些人做賊心虛,自然會先露出馬腳。"
蕭遠珩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難怪這消息來得這麼及時。"
"去派人盯著吏部和禮部。"葉知秋吩咐道,"這兩天,一定會有不少人去"走動"。"
果然,到了第二日,就有官員主動來認罪。葉知秋一一記下,也真的按照承諾從輕發落。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坐不住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