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薪火_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_思兔閱讀 

第125章 薪火(1 / 1)

春日的明德堂,一片細雨潤物無聲。這是一個特彆的日子——首屆師範生即將畢業。這些未來的教育家們,將把明德之道傳播到更廣闊的天地。

清晨,葉知秧獨自走在廊下,看著牆上的題字:"明德至善,澤被千秋。"這些年,教育改革的火種已經遍地開花,但如何讓這火種永續傳承,是她最深的思慮。

"先生。"王子明快步走來,"畢業典禮的準備都完成了。隻是"

"隻是什麼?"

"學生們說,想請您為他們上最後一課。"

葉知秧欣然應允。很快,大堂內座無虛席。台下不隻有即將畢業的師範生,還有從各地分堂特意趕來的教習。

"今天,"她開門見山,"我想跟大家談談"傳"字。"

她提筆在牆上寫下"傳"字,又將其拆分:""傳"字由"人"字旁,顯示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專"字意味著既要專業,又要專注。這就是為師之道的根本。"

台下響起沙沙的記錄聲。這些年輕人都明白,這是一堂關於教育本質的課。

"但是,"葉知秧話鋒一轉,"傳不是簡單的複製。教育如同種樹,我們播下的是種子,但長成什麼樣的大樹,要由土地和氣候來決定。"

她舉例說明:這些年,各地分堂都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有的在傳統基礎上創新,有的結合本土文化發展,每一處都是獨特的教育風景。

"這才是我們期待的。"她說,"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因地製宜。你們未來要做的,不是照搬明德堂的模式,而是在理解教育本質的基礎上,創造適合當地的教育方式。"

一個學生提問:"但如何在創新中不失本源?"

葉知秧微笑:"這就要說到"相傳"二字。"相"字包含互動之意。教育不是單向灌輸,而是教學相長。老師教導學生,同時也要向學生學習;傳承傳統,同時也要擁抱新知。"

她特意提到了幾個典型案例:

有的師範生在實習時,從農家子弟那裡學到了實用農技,於是改進了農學教材;

有的在邊疆教學,吸收了遊牧民族的智慧,創造了新的教學方法;

還有的在海外建校,把中土教育與當地文化融合,開創了跨文化教育的新模式。

"看到了嗎?"她說,"這才是真正的薪火相傳——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既守住根本,又與時俱進。"

正說著,一個特彆的訪客到了——是當年第一批明德堂的學生,如今已是各地名師。他們帶來了自己的教學心得,準備與新一代教師分享。

一位在邊疆辦學的老教習分享說:"剛開始我也是照搬明德堂的方法,後來發現行不通。直到向當地牧民學習,了解他們的需求,才找到了正確的教學方式。"

"對!"另一位在江南任教的師長說,"教育要紮根本土。我們在水鄉辦學,就特彆重視水利知識,把它融入各門課程。這樣的教育才有生命力。"

聽著這些經驗分享,年輕的師範生們若有所悟。他們明白,自己肩負的不隻是傳授知識的責任,更是繼往開來的使命。

午後,葉知秧帶領大家參觀了明德堂的"教育藏館"。這裡收藏著這些年各地教育實踐的記錄: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有創新的方法,也有思考的火花。

"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她說,"但更重要的是你們要創造新的教育智慧。"

臨近傍晚,畢業典禮正式開始。但這不是傳統的頒發畢業文書,而是一場"教育誓約"儀式。每位畢業生都要展示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實踐計劃。

一個準備去邊疆的學生說:"我要把教育辦成連接不同文化的橋梁。"

一個打算回鄉的學子說:"我要讓家鄉的孩子通過教育看到更大的世界。"

還有人立誌去海外傳播教育:"讓教育跨越國界,讓智慧照亮四方。"

葉知秧聽得熱淚盈眶。這些年輕人的誓言,正是教育最美的承諾。

夜幕降臨,明德堂舉行了一場特彆的晚宴。老教習們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新教師分享自己的理想。薪火相傳的畫麵,感動了所有人。

席間,一位老教習提議:建立"教育傳承錄",記錄每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心得體會。這個提議立即得到響應。大家約定,無論今後走到哪裡,都要把自己的教育實踐記錄下來,讓教育智慧代代相傳。

臨彆時,葉知秧為每位畢業生贈送一盞燈。

"這盞燈,"她說,"象征著教育的光明。願你們帶著它,照亮更多人的生命。記住,教育的根本是"明德至善",但實現這個理想的方式可以有千萬種。重要的是要永遠保持對教育的熱愛,對真知的追求。"

看著這些即將遠行的年輕人,葉知秧心中充滿希望。她知道,教育的薪火將因他們而不斷傳承,教育的理想將因他們而生生不息。

這就是教育最大的勝利——它培養的不隻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理想的傳承者,是教育之道的開拓者。

喜歡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請大家收藏: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深港夜吻 風來水榭 靈氣複蘇:幻境天命 全家流放,末世大佬在逃荒路上開掛了 成陽靈異事件 殷總馬甲千千萬,夫人撒嬌掉一半 骷髏先生有點強 我不叫鬥煥,打的邪神財閥直叫喚 全球古武 嬌軟小丫鬟蓄意勾引,帝王已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