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葉府醫館的燈火依然明亮。一個神情焦慮的中年男子坐在診室內,葉家三姐妹輪流為他診脈。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病例:病人症狀反複,前後診治過多位名醫,卻始終未見好轉。
"脈象很奇怪,"葉知昭眉頭緊鎖,"時而浮大,時而沉細,全無規律可循。"
葉知暖也說道:"而且病症飄忽,昨日說腹痛,今日又言頭暈,每次發作的位置都不同。"
葉知秋仔細回想剛才的診斷:"最奇怪的是,無論用什麼藥,都隻能暫時緩解,過不了多久就故態複萌。"
正當姐妹三人陷入沉思時,父親從內室走出來,手中捧著一冊陳舊的醫案:"這讓我想起二十年前的一個病例。"
三人連忙圍上前去。隻見醫案上詳細記載著一個類似的病例:症狀多變,藥石無效,最後竟查出是多年前的舊傷引起。
"那這位病人"葉知秋若有所思,轉向中年男子,"請問您可曾有過重大外傷?"
病人愣了一下:"十年前確實從馬上摔下來過,但早就痊愈了。"
葉知昭立即追問:"當時可有就醫?用過什麼藥?"
"找了個走方郎中,吃了幾副藥就好了。"病人回憶道,"說來奇怪,那傷確實好得很快。"
父親微微點頭:"問題或許就在這裡。來,知秋,你再仔細診一次脈,特彆注意深層脈象。"
葉知秋凝神診脈,這次她將注意力集中在尺部。突然,她感覺到一絲異常:"這這脈象深處似乎有一絲阻滯,就像就像有什麼東西堵住了一樣。"
"不錯!"父親讚許地說,"這正是瘀血積久不化的征象。當年那個郎中用的藥雖然暫時止住了疼痛,卻沒有完全化解瘀血。這些年瘀血漸漸流竄,所以會出現各種怪異症狀。"
葉知暖恍然大悟:"難怪用尋常方法都治不好,原來病根在這裡。"
父親讓葉知秋主診,姐妹協助,共同製定治療方案。三人經過詳細討論,最終決定采用新的治療思路。
"我們要用三個階段來治療,"葉知秋向病人解釋,"第一步是活血化瘀,第二步是疏通經絡,第三步是調理臟腑。每個階段都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
葉知昭補充道:"還需要配合針灸,幫助疏通經絡。不過要用特殊的針法,我記得波斯醫者教過一種深刺手法,或許可以用上。"
"我這裡有一味特效藥,"葉知暖說,"是前些日子跟南海商人學來的,專門化解積年瘀血。"
就這樣,三姐妹各展所長,開始了一場艱難的治療。葉知昭負責總體調理,葉知暖專注藥物配伍,葉知秋則結合新學的域外醫術,設計了獨特的治療方案。
第一周過去,病人的症狀開始有了變化。原本漫無規律的疼痛逐漸固定在某些特定部位,這正是瘀血開始鬆動的征象。
"很好,"父親觀察後說,"現在是關鍵時期,要特彆注意病人的反應。瘀血開始鬆動時,反而是最危險的時候。"
果然,第二周時病人突然出現劇烈反應,疼痛加劇,還伴有發熱。一些人主張停藥,但葉知秋堅持己見:
"這是好現象,說明瘀血正在化解。現在停藥,反而會前功儘棄。"
她調整了藥方,增加了活血藥的劑量,同時加入一些緩解疼痛的藥材。漸漸地,病人的症狀開始減輕,脈象也趨於平穩。
一個月後,病人的情況終於有了顯著好轉。不僅疼痛基本消失,多年的其他症狀也隨之改善。更重要的是,他的脈象恢複了正常的節律。
"醫道貴在持之以恒,"父親總結道,"這個病例告訴我們,有時候病因並不在表麵,要善於追根溯源。"
葉知秋若有所思:"就像那句"病急亂投醫",有時候看似治好了,實際上卻留下了更深的隱患。"
深夜,姐妹三人還在討論這個病例的經驗。葉知昭說:"這次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三個的配合。如果單打獨鬥,恐怕很難取得這樣的效果。"
葉知暖點頭:"是啊,就像這次用的藥方,融合了各地的精華。光靠一家之長,確實難以應對這樣的疑難雜症。"
葉知秋正在記錄醫案,突然抬頭問:"父親,您說我們這次的處理方法,是不是開創了一種新的治療思路?"
父親微笑道:"醫道如江河,隻有不斷融入新的支流,才能奔流不息。你們這次的嘗試,或許真的開創了一種新的可能。"
月光透過窗欞,灑在醫案上。葉知秋仔細記錄著每一個細節,她知道,這不僅是一個成功的醫案,更是醫道傳承中的一個重要突破。這讓她明白:醫術的進步,不僅需要繼承傳統,更需要勇於創新,敢於嘗試。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永不滿足的求知之心。
"對了,"葉知暖突然說,"我們是不是該把這個醫案整理出來,讓更多人能從中獲得啟發?"
"好主意,"葉知昭讚同道,"不過要寫得詳細些,特彆是治療過程中的每個轉折點,都要說明原因。"
就這樣,姐妹三人又開始了新的工作。她們知道,這不僅是在記錄一個病例,更是在為醫道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喜歡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請大家收藏: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