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科舉革新起波瀾_以謀為劍!從流亡少爺到權傾天下_思兔閱讀 

第118章 科舉革新起波瀾(1 / 1)

金鑾殿上,香爐嫋嫋,龍涎香的氣息彌漫在大殿之中。顧長淵一身緋色官袍,手持玉笏,立於百官之首。他目光炯炯,聲音清朗,正向皇帝和文武百官詳細闡述著科舉改革的方案。

“如今我大梁承平日久,然選官之製卻依舊沿襲舊例,多以門第出身論英雄,寒門子弟縱有經天緯地之才,亦難入仕途。長此以往,國之棟梁何處尋?臣以為,科舉之製,當革故鼎新,唯才是舉,方能廣納賢才,使我大梁江山永固!”

顧長淵侃侃而談,將改革方案的細則一一陳述。他提出,廢除現行科舉中偏重詩賦辭藻的考核方式,增加經世致用之學的比重,增設算學、農學、工程等科目的考試,並建議在地方設立考點,方便更多寒門子弟參與科舉。他語氣堅定,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仿佛帶著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殿上群臣,神色各異。有的若有所思,有的麵露讚許,有的則眉頭緊鎖,麵帶不悅。皇帝端坐龍椅之上,靜靜地聽著,眼中閃爍著莫名的光芒。

顧長淵話音剛落,一個蒼老的聲音便響徹大殿:“顧大人此言差矣!我大梁科舉製度沿襲百年,豈是你說改就能改的?祖宗之法不可廢,古人雲:‘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我等當守成持重,豈可輕言變革?”

說話之人正是當朝太師周太師,他是保守派的領袖人物,一向以維護舊製為己任,對顧長淵推行的新政更是處處掣肘。他須發皆白,身著紫袍,手拄龍頭拐杖,老態龍鐘,卻氣勢逼人。

顧長淵早料到會有人反對,神色絲毫不變,從容答道:“周太師所言固然有理,然時代變遷,舊製弊端日益顯露。如今我大梁國力日衰,外有強敵環伺,內有民生凋敝,正需廣納賢才,方能扭轉乾坤。墨守過時的做法隻會導致進一步的衰落。革故鼎新,才是強國之道。”

“強詞奪理!”周太師怒斥道,“科舉製度一直以來都很好,為我大梁選拔了無數人才,何來弊端之說?你這是在質疑祖宗的智慧!”

“臣不敢質疑祖宗,隻是就國情而言,如今的科舉製度確實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顧長淵不卑不亢地回應,“譬如……”

他正要繼續闡述,卻聽得殿上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周太師所言極是。新的科舉製度,朕也擔心會破壞朝廷現有的人才結構,引發動蕩啊……”說話的,正是鄭王爺,他緩緩從座位上站起身,眼中精光閃爍,意味深長地看了顧長淵一眼。鄭王爺此言一出,殿內氣氛頓時微妙起來。他雖未明確反對改革,但這番話無疑是在給皇帝暗示:改革風險巨大。一些原本持觀望態度的官員,此刻也紛紛露出擔憂之色,開始竊竊私語。

顧長淵心中冷笑,鄭王爺這老狐狸果然坐不住了。科舉改革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他們自然會想方設法阻撓。但他早已預料到會有此番阻力,所以提前做好了準備。

“鄭王爺所慮,臣並非沒有想過。”顧長淵不慌不忙地答道,“新的科舉製度雖然會帶來一些變化,但並非是要徹底顛覆舊製,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臣的改革方案中,明確規定了新舊製度的過渡期,並設立了相應的配套措施,以確保人才結構的穩定,避免出現動蕩。”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況且,我大梁如今積弊已久,若不思變革,長此以往,國力衰弱,才是真正的動蕩之源!”

顧長淵擲地有聲的話語,讓一些搖擺不定的官員開始重新思考。然而,朝堂之外,反對的聲音卻在不斷蔓延。

在京城頗有名望的宋學究,是典型的傳統文人,對顧長淵的改革方案極為不滿。他認為顧長淵輕視傳統學問,鼓吹奇技淫巧,是在誤人子弟。他在文人圈子裡四處散布言論,說顧長淵此舉乃數典忘祖,是想要徹底顛覆傳統文化。

宋學究在文人中頗有威望,他的言論很快便引起了許多文人學子的共鳴。他們本來就對改革方案中的算學、農學、工程等科目不屑一顧,認為這些都是“下九流”的學問,不值得科舉考試。如今聽到宋學究的言論,更是堅定了他們的想法。

年輕氣盛的柳才子,更是將宋學究的言論奉為圭臬,四處宣揚,甚至寫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文章,痛斥顧長淵的改革方案,一時之間,在文人圈子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許多原本對改革持中立態度的文人學子,也開始動搖,加入了反對的行列。

顧長淵自然也聽聞了這些流言蜚語,但他並未放在心上。他知道,改革必然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引起一些人的不滿,這是不可避免的。他隻需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一步步推進改革,最終用事實證明,改革才是正確的道路。

夜幕降臨,顧長淵的書房裡依然燈火通明。徐凜風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顧長淵伏案批閱公文。

“大人,今日朝堂之上,鄭王爺和周太師聯手反對,看來他們是不打算輕易讓步了。”徐凜風低聲說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都市至尊魔醫 從沒覺得成仙開心過 勇敢向前衝 夫妻齊穿書!老公科舉我躺贏! 開局鄉野茅神我靠香火諸天 1990我的文娛係統 讓你當個二代侯,你一劍斬仙人? 北宋:從宋仁宗的兒子開始 聖靈之書 離婚後,柳如煙悔不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