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農村孩子大多八九歲,晚些的十歲才開始讀書。
家長們生怕孩子高中畢業,大學沒能考上,又耽擱了結婚。於是,在讀書時便早早定好親事。
這樣一來,讀書結婚兩不誤。
當然,其中也存在一個弊端,有些男孩或是女孩考上大學或是大專後,便拋棄了人家。
所以黃小翠以為王大妞也想給從文定個對象。
“我家從文今年可是全年級第一名!老師都說了,讓他不要分心,專心讀書。”
“明年不出意外的話,本科那可是十拿九穩的事。要是努努力恐怕青大都敢想一想。”
“我又不傻,怎麼會給我兒子找個鄉下姑娘呢?搞不好還會影響他學習呢。”
“花媒婆不就是聽說從文有出息,才想把她侄女嫁進來,好坐享其成。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黃小翠聽到這話,不禁有些難為情,她原本還想著。
從文讀書如此厲害,吃上國家糧那是板上釘釘的事。
與其便宜了外人,倒不如定自己娘家侄女,畢竟是自己家的孩子,乖巧懂事。
這可是兩全其美的大好事!
結果大嫂心裡跟明鏡兒似的。這可就尷尬了。
三舅媽瞧出二舅媽的窘迫,趕忙打圓場說道:“我們家今年也算是福星高照啊!幾個孩子都開了掛一樣,成績蹭蹭上漲。連爸媽的老寒腿都沒痛了。”
“看來我們家要上大運了,你們覺得是不是瑤瑤帶給我們的,自從她父母躲過車禍。”
“他們自己家去了京城,教了我們做生意,我們家就紅紅火火的。”
“家裡人從老到小,身體倍棒,大人掙錢順順利利。孩子學習個個拿獎。”三舅媽問道。
“嘿!彆說還真是……”大舅媽和二舅媽想想還真是。
“我覺得吧!瑤瑤恐怕是個福星啥的,你們看家裡所有惡運消除,順風順水?”三舅媽又相信迷信了。
而堂屋裡,家裡的男人們正在攏賬,每個月收入,支出。彙總。一盤子打下來,每家人純收入一千多。
穆敬禮做主,一半分給兒子們,一半放在公中,作為明年夏天去京城的啟動資金。
當然,這是個激動人心的數目。
以前一大家子,年頭忙到年尾。一共一千多都不得了了。分到小家幾百塊,他們家還是村裡富裕一些的人家。
一家子都覺得這日子有了奔頭,看到了希望。
兒媳婦們端上有史以來最豐盛的年夜飯。男人們珍惜的拿出往年沒舍得買瓶裝白酒。家裡人手一套他們自己出錢買的新衣。
“來,我們一家人一起喝一個,祝願我們明年掙更多錢。”穆敬禮是實在人,錢才是硬道理。
“都說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定要記住你們小妹一家人對咱們家的好。我們家走到今天全靠他們家拉吧!”
邱淑貞怕兒子兒媳有錢忘了本。偶爾會叮囑一句。她是懂得過猶不及的道理的,說的多了人家會反感。
她這話一出來,全家紛紛響應。是呀!以前小姑家在長溪,每年吃穿用度沒少往家拿。現在直接教了自己家掙錢的路子。他們是從心裡感激的。
鄭老爺子滿堂兒孫繞膝,家的年夜飯依舊豐盛,重孫們在院子打打鬨鬨。感覺沒有鄭紅星母子沒什麼影響。
其實,大人心裡都蒙著一層陰影。有根刺卡在喉嚨,咳之不出,咽之不下。難受至極。
正月是走親戚的日子,沈夢瑤一家在京城也就梅老和肖家,黃家。
肖家年前去過,再說他們什麼上司下級的官場應酬多。肖司令還要下部隊慰問。沈辭他們倒是不好往前湊了。
春節期間,沈夢瑤始終信守承諾,一直跟著師父居住。
梅老深知徒兒的醫術現在無需展露,但自己已年過八十,人脈關係必須從此刻開始,讓徒兒逐漸熟悉和了解。
於是,從初一開始,上門拜年的人就絡繹不絕。梅老心情愉悅至極,不停地為徒弟和客人相互引薦。
這些人大多都曾參加過拜師宴,也有因事耽擱而沒能前來的,但無一不是有錢有勢之輩。
眾人從拜師宴上就看出來,梅老對小徒弟的鐘愛有加,那紅包更一個比一個大。
師父早已給沈夢瑤打過招呼,今天是名正言順收紅包的日子,隻要師父沒有製止,就不要客氣。
實際上,大家不過是前來露個麵,稍坐片刻就會離開。
一天下來,沈夢瑤收獲了十多個紅包,她仔細地數了數。
“師父,竟然有兩千多呢!”沈夢瑤喜笑顏開,她深知跟著師父的好處之一,便是無需為錢財發愁。
“嗯!收下便是。”梅老看著徒兒那副欣喜的模樣,心中不禁暗自發笑。
幾十萬的巨款她不敢收下,幾千塊錢反而如此歡喜。
穆雨柔娘家路途遙遠,經過一番商討,決定初二前往黃家老宅共進午餐,權當是另一種回娘家方式。
梅老與黃耀祖乃是多年的老友,自然是要一同前往的。
沈夢瑤認為過年無非就是一場輪轉的聚餐,這家酒足飯飽後,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家,如此循環往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