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章酒樓歡宴袒胸酣少年狂慨五千年
又過了兩天,待到趙進前出現在行長辦公室,那彆提有多精神了,紅光滿麵,神采奕奕,全然就是個二十多歲的小夥,當天就安排召集全行乾部大會,會上宣布行裡要進行的農行有曆一來最大規模的一次福利計劃,讓大家趕快報名,按照工作年限,工作貢獻,職務排序等等分配房屋。
這可是特大喜訊,傳言終於落地了,全行職工歡心鼓舞,個個都在讚揚趙行長自接任一來的功績。
趙進前也在眾人的讚美聲中加快了職工住宅項目進程,很快在包武德的協調下,建房征地的合同就簽定下來了,建築用地一但落實下來,後續的工作就好辦了,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
沒過一個月功夫,包武德就在農長辦公室裡與趙進前簽下了農行職工住宅小區項目建築工程協議,協議在公證人員的監督下進行著。
簽字儀式在形式上莊嚴肅穆,手續上簡明扼要,簽名在活潑愉快的情況下順利簽署了。
簽訂協議後,全體與會人員在包武德的引領下,分乘多輛豪華轎車,直奔縣政府招待所,在縣城最豪華最體麵,最有檔次的大飯店慶祝簽字儀式的圓滿成功。
說到這裡列位大概要問,這麼重大的事情怎麼這麼順利,要知道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國企改革正處在一杆筆簽字的初期階段,國企改革尚不成熟,再說了當時政府還沒有推出工程招標製度,當時就是領導說了算,領導決定與誰簽合同就與誰簽合同。
上世紀九十年初中期還不存在工程招標之類的說詞,到九十年代後期才有工程招標製度,
中國人弄啥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過去的就過去了。過不去的要麼淹死,要麼你就彆過河,困死在原地該著,這也是中國人的哲學觀。
中國人很懂得哲學原理,就拿喝酒猜花拳說的“一心敬,哥倆好,三桃園,四季財,五魁首,六六順。七個巧,八匹馬,九連環,滿堂紅”這套酒令詞來說,彆看隻是用來喝酒助興的,酒場上用來猜花拳的花詞,這裡麵的每一句話都非常有哲理,其中可包含著一套中國人認識世界的完整的大道理哩。
中國人認識世界來自於易經,易經可以等同於古代中國人的自然科學。
中國人對自然科學的認知是從智慧開化之初就開始的。
自人類智慧開啟之始。人類社會必然脫離動物的低級趣味,上升到靈魂左右意誌的社會時代,國家時期。
人類自出現社會意識,就開始出現。而正是“一心敬”的開始,來自於靈魂深處的歸屬心理,也叫歸屬感。
這就是“一心敬”的出處,這句話又叫一元複始。一宗定製,一元立憲,歸於哲學原理中的一元論。也叫一宗製,是人類兩眼看世界得到的第一認識,就是人用兩眼看到天地的第一印象,就叫一宗,這也是易經中“天人合一”“萬法歸一”的出處。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世界起於一,合於二,分於三,成於四,結於五,順於六,離於七,易於八,歸於九,滿於十,這是中國人通過觀察自然得出的結論,是對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普遍認為。
世界起於一,一宗定製。這個問題已經被現代科學證實是正確的,宇宙起源於一核裂變。
合於二,“哥倆好”。世界是陰陽兩極的世界,可以分也可以合,合則兩治,分則兩立。如二人可為陰陽兩極世界,這個道理很科學,一男一女合而生子,一陰一陽合而生三,兩陰不生,兩陽不長。兩個男人不可能生育,兩個女人也不可能繁殖,二人天地創造人類。
分於三,三陽開泰,冬去春來,萬物複蘇,三分則萬象。中國人認為冬至是“一陽生”,十二月是“二陽生”,正月則是“三陽開泰”。“三陽”表示陰氣漸去陽氣始生,冬去春來,萬物複蘇。所以說事物發展分於三,從三開始,分支萬千,氣象更新。
中國人認為事物發展到三就是三桃圓的世界,萬象更新,萬紫千紅,事物發展到三就開始分裂萬千,三分,萬紫千紅。
中國人認為的三不同於西方哲學認識的三,中國人認為三是分開的,一切事物發展都從三這個地方開始分化,向萬千世界分裂。
而西方人不這樣認為,西方哲學認為三是三個獨立的棱錐,是三個獨立的人格,三可以分,但是三個棱錐立起就是三位一體的一個整體,西方人認為三是形成一體的開始,所以西方國家的宗教是三位一體的教義,政治也是三權分治的政治體係。
中國人的認識在二上,在天人合一與陰陽合同上,所以中國的宗教都是二元製的,政治體製也是二進製的。
這就是東西方文化根源上的不同,從事物發展的就存在不同的認為。
成於四,四季輪回,四季發財。這就是中國人的傳統思想。打麻將也是四季輪回,恭喜發財。四季是春夏秋冬,四季是植物輪回生長的季節,秋種,冬藏,春耕,夏衍,成熟於秋。四季輪回,穀豐養人。
四季有輪回,春夏秋冬,不可變化萬千,四季氣候變換不可以氣象萬千,氣象萬千的天氣不適宜人類生存,所以春天隻可以溫暖,夏天就要炎熱,秋天當然是氣爽,冬季就必須嚴寒,四季輪回,永恒不變。
歸納到人事就是司法,司法同樣是不可以變化萬千的,法律是什麼?法律是蔭庇眾人的法製手段,隻指對眾人中的少數壞分子進行製約,所以法律手段就是一種長效機製,不可以隨意改變。
以如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氣爽,冬季嚴寒。
其實法律在任何人麵前都應該四季輪回的。是保護眾人不受侵犯,不受傷害的天網,對任何人都應當有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氣爽,冬季嚴寒,不讓任何一個人超越法律的嚴酷,也不讓任何一個失去製度的溫暖,隻有這樣才能讓人真正體會到做人的責任,義務與尊嚴。
結於五。五魁首。五,五穀豐登,五行生克。事物發展從初始於一,進程到二,繁衍於三,輪回於四,豐收,豐滿,豐盈皆在五。五是五種物質圓滿於五的結局,五是五個棱錐互為生助又互為牽製的結果,可以形成一個圓形物體,滾動發展。
五又代表五種不同的元素。歸結到人事就代表人類的五種性格,人不但要有剛毅的性格,還要有耿直的秉性,同時還要有圓潤的聰明。又需要火烈的威風,更需要大地一樣的包容,寬宏大度。
順於六。六六大順,六六大順來自易經,六個六為“坤”卦。坤為地之母,坤載萬物,大地能容,“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導之,因隨物之容”,“容止可觀,進退可度。”故六事有順。
離於七,七離出自《周禮》“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七有分離之意,漢族的七夕,七喪,七祭,八字的隔七位而相戰皆是對七離的詮釋。
八易,八者,分也,彆也。在八為分,為彆,彆則易變。易者通變。易就是變化的意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數字到八就預示著事物的發展開始形成規模,形成機製,形成八方呼應,進出皆有規則、規律了。出八而分,見八為彆。東南主生,西北主死就是這個道理,這也是易經八卦的出處。
歸於九。九九歸一,管子說:“天道以九製。”易曰:“乾玄用九,乃見天則。”九在漢族的裡是最大的數,數字到九就到了天數的終端,再往下數就歸到一而重新開始了,所以中國人認九為天地規則,天九歸製皇權,不可逾越。
滿於十,事物發展到十是好是壞都已經滿盈了,不再繼續發展了。
這就是中國人對世界的認知,這一切思想皆來源於易經,易經可以說是一本自然科學全書,易經中的一些道理甚至比現代科學都科學,正確的說中國人不要把一切中國傳統的東西都一概埋葬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些經驗性的理論正是人類文明的精髓。
易經是沿黃河流域的民族夜觀天象,日觀風雨經過幾千年總結出來的自然科學理論。
中國人真正值得擁有的東西,其實還是易經。
看看中國傳統文化是多麼博大精深,喝酒猜花拳也可以說出個世界萬千的大道理,隻是中國人不珍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