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後不允許任何人在家裡提到妹妹的名字。
但原主母親和這個小姑子的感情也很好,即便已經多年不見,還是會時不時的想起她,也會偶爾和原主念叨。
母親告訴原主,她姑姑離開家後往家裡寫過好幾封信開始時她還偷偷回過,還給她寄過原主滿月時的照片。
隻可惜後來這行為被丈夫發現,大發了一通脾氣,然後她就再也不敢了。
時間長了就徹底斷了來往。
這也是為什麼原主知道姑姑去了海市,卻與她失聯的原因。
沈玉瑤覺得,連原主都找不到這個姑姑,那彆人自然也聯係不上。
用她臨時做個借口,應該是沒問題的。
果然丁翠珍聽說這料子是從海市寄過來的,就沒有再繼續追問了。
越和這個師父聊沈玉瑤越喜歡她。
隻覺得丁翠珍很像以前阿娘幫她請的教女工的老師,都是那種一門心思研究手藝的人,心思單純,除了技術對於彆的並不上心。
而這正是沈玉瑤所願意接觸的人。
她實在不耐煩過那種天天與人勾心鬥角的日子。
之後的幾天沈玉瑤就不再和彆的新人們一起參加培訓了,她被丁翠珍拉著單獨上小課。
說是上小課,還不如說是她們兩個一起鑽研技術。
例如就在單獨授課的第一天,丁翠珍就給沈玉瑤拿來了一張圖,上麵是她畫的之前在沈玉瑤衣服上見到的一種挽邊的針法。
而沈玉瑤也沒有客氣,當即指出了她畫的圖紙中某一個步驟是錯誤的。
丁翠珍大喜,立刻拿出了特意帶過來的針線,當場就讓沈玉瑤給她演示……
通過和丁翠珍的接觸,沈玉瑤知道自己的這個師父原本是在省供銷社下屬最大的布店上班。
那布店不光對外賣布,同時還提供服裝製作的服務。
不要以為這個年代的人都自己在家裡做衣服,那隻是普通老百姓們的日子。
像是一些在工廠工作的年輕單身漢,或者是條件比較好,愛時髦的年輕姑娘,小媳婦們,還是願意花點錢在布店裡買成衣的。
畢竟專業師傅做出來的衣服,和家裡自己縫的還是有區彆。
更好看,也更顯氣派。
丁翠珍在布店裡可是最出名,最受歡迎的師傅。
除了在布店裡裁衣,丁翠珍其實還接給濱海服裝廠以及紡織廠設計布料、成衣的活兒。
濱海市是一個大市,目前有一個服裝廠,兩個紡織廠。
他們設計的布料還有成衣不僅供應本市,還有一部分要供應外地市場。
除了完成國家下達的生產任務外,幾個廠子每年還要出一定量的新品,而丁翠珍則是他們請的新品創作的顧問之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