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孟煩了和趙苟聚精會神地俯身在那張已經有些泛黃且略顯破舊的地圖前,仔細地研究著每一條路線、每一處地形標記的時候,門外忽然傳來一陣嘈雜聲。緊接著,隻見兩名身材高大、金發碧眼的美國人邁著大步走了進來。這兩個人正是來尖刀旅報到的阿瑟·麥克魯漢和柯林斯。
阿瑟·麥克魯漢是個性格頗為固執的美國軍人,他那挺拔的身姿和嚴肅的麵容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堅毅和果敢。曾經在緬甸遠征軍撤退時所經曆的種種事情,讓他深刻地認識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中國軍人為保衛國家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因此,對於那些勇敢無畏的中國軍人,他心中其實充滿了敬意和好感。
不過,與此同時,麥克魯漢對於當時中國軍隊高層的某些行為卻深感不滿。在他看來,這些高層將領們似乎把士兵們的生命當成了一種可以隨意揮霍的資源,對待士兵們的犧牲往往顯得過於冷漠和無情。這種觀念上的衝突使得麥克魯漢常常在公開場合發表自己的看法,毫不掩飾地表達對中國軍隊高層決策的質疑和批評。
而另一名美國人柯林斯,則是麥克魯漢的忠實夥伴兼戰友。原劇中他倆一同被分配到了“炮灰團”裡。由於語言不通以及文化背景的巨大差異,柯林斯在剛剛加入這支隊伍的時候就遭遇了諸多困難和誤解。無論是日常交流還是執行任務,他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適應這裡的環境和氛圍。儘管如此,柯林斯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的態度,努力克服各種障礙,試圖融入那個看似格格不入的集體之中。
實際上,他倆在國軍的序列之中早已聲名赫赫、廣為人知。之所以如此出名,並非是因為其戰功卓著或是其他令人稱道的功績,而是由於二人那直爽且毫不拐彎抹角的性格特點所致。正因這種過於直接坦率的行事風格,使得沒有任何一名國軍軍官願意接納他們進入自己的麾下。
虞嘯卿所率領的虞師正處於戰鬥的最前沿地帶,形勢異常緊迫。而這兩位運氣不佳的美國人,則是以援助中國抗戰的名義被調配過來的。對於唐基而言,這兩個人的名號他早已耳熟能詳。因此,當麵對這一情況時,他幾乎未曾經過思考,便毫不猶豫地決定將這兩個“燙手山芋”甩手扔給了尖刀旅。按照正常情況來說,像這樣不受待見的人物本應被發配至炮灰團才更為合適,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充滿了戲劇性,禪達有了尖刀旅,在虞師所有人的心裡,炮灰團能排倒數第二了!最終這兩人竟這般出人意料地踏入了尖刀旅的營地!
趙苟曾經觀看過相關的電視劇作品,因而對這兩名來自異國他鄉的反法西斯戰士懷有相當深厚的好感。當得知他們即將加入尖刀旅時,趙苟表現出了極為熱忱的歡迎態度。與其他人對待這兩人如同丟棄破舊衣物般不屑一顧的做法截然不同,趙苟心裡清楚得很,這二位身上蘊藏著巨大的潛力與能量。特彆是那位名叫阿瑟·麥克魯漢的美國人,他不僅能夠與美軍高層建立起緊密的聯係,甚至還有能力單方麵獲取到寶貴的物資援助。毫無疑問,此人簡直就是一座亟待開發的巨大寶藏。至於另一位名為柯林斯的士兵,儘管他在膽量方麵稍顯遜色,以至於有些畏懼踏上真正的戰場,但他出色的單兵作戰素質卻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操作重機槍方麵,柯林斯可謂是技藝精湛、百發百中。即便是存在膽小怕戰這個小小的瑕疵,讓他擔任一名軍事教官,向其他士兵傳授射擊技巧等專業知識,絕對是綽綽有餘的!
阿瑟·麥克魯漢如同原著中的形象一般,剛一露麵,便毫不客氣地向趙苟展示出自己的威嚴,一連串流利的美式英語脫口而出。那語速快得猶如機關槍掃射,讓毫無防備的趙苟瞬間被噴了滿臉的唾沫星子。可憐的趙苟,除了努力保持著微笑,拚命接住那些飛濺而來的口水之外,對於對方所說的話,竟是一個字也沒能聽懂!
就在趙苟陷入尷尬與迷茫之際,幸好孟煩了就在旁邊,宛如救星降臨。他熟練地將阿瑟·麥克魯漢的話語翻譯成中文,這才讓趙苟稍稍鬆了一口氣。然而此時,趙苟心中卻不禁湧起一絲懊悔:早知道會遇到這種情況,當初就不該把會英語的周衛國和李四都派到對岸去執行任務,這下可好,短時間內根本找不到合適的翻譯人員來幫忙了!看著眼前正與兩位美國人相談甚歡、熱火朝天的孟煩了,趙苟暗自琢磨起來:“看來眼下必須得想辦法先把孟煩了拉攏過來才行,畢竟現在急需一名翻譯啊!”
於是乎,三個人你來我往,展開了一場激烈而又快速的交流。各種專業術語、軍事詞彙夾雜其中,讓人應接不暇。而趙苟呢,則隻能像個木頭人似的杵在一旁,臉上掛著僵硬的笑容,完全聽不懂他們究竟在說些什麼。偶爾聽到幾個熟悉的單詞,也無法理解其在整個語境中的真正含義。此時此刻,趙苟隻覺得自己仿佛置身於一片語言的迷霧之中,暈頭轉向,不知所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