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朱棣見李世民如臨大敵的模樣頓時嘿嘿一笑道:“說起這千古半帝李隆基,那可是曆史上唯一盛世的締造人啊!”
縱觀整個曆史,這個盛世那個盛世的,實際上隻有李隆基在位時期的開元盛世才是真正屬於百姓的盛世。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家家戶戶都有餘糧,在李隆基在位時的初期,大唐可謂是四海升平。
隻可惜,在李隆基封禪之後,一切就開始漸漸改變了。
“哎!”
想到此處,永樂朱棣搖了搖頭,隨後便跟李世民說起了唐玄宗李隆基封禪之後的事情。
封禪之後的李隆基就仿佛是被人奪舍了一般,一日殺三子、搶奪兒媳、昏聵怠政等等。
再加上睿宗時期的均田製度漸漸崩壞,各地節度使的權力越來越大,各州郡屹然成為了一個個獨立的軍閥。
在那樣的情況之下,一個叫安祿山的人趁勢而起。
他憑借著極高的情商從一個死刑犯踏足軍旅生涯,在此期間,他把賺來的錢全部拿去賄賂朝臣。
就這樣,在朝臣你一嘴我一嘴的誇讚下,他自然是一步一步的走上了朝堂。
在朝堂上,安祿山憑借自己的情商也是越來越得到唐玄宗的信任,為了討玄宗歡心,45歲的安祿山更是請求拜29歲的楊貴妃為義母。
後來,安祿山每次進宮朝見,更是先拜楊貴妃再拜李隆基。
對此安祿山的說法是:臣是胡人,胡人把母親放在前麵,把父親放在後麵。
聽聞此言後,李隆基龍顏大悅,再次對安祿山下了封賞。
就這樣,安祿山漸漸踏足了權力的巔峰,最後也是成為了三鎮節度使和禦史大夫,更是被封了王!
(三鎮節度使,相當於安祿山掌握了大唐三分之一的精銳兵力。)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安祿山還是不敢造反,因為還有一頭攔路的猛虎橫在前方,那就是宰相李林甫。
雖然李林甫劣跡斑斑,但其人生的一顆玲瓏心,不僅將大唐治理的井井有條,滿朝文武在他的眼中,都如同透明人一般。
唐玄宗隻要眉頭一皺,李林甫就能猜個七七八八,因為此人,安祿山隻能按耐住自己的野心。
不過這樣的狀況持續到李林甫死後,安祿山終於迎來了轉機。
因為這個時候,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上位了。
楊國忠此人,少時嗜賭好酒、不學無術,為親黨所鄙視。
在楊貴妃的幫助之下,李隆基卻給了楊國忠十五個職位。
有了職位的楊國忠自然是開始了一番騷操作,他主動發起了兩次對南詔國(雲南)的戰爭。
兩次大敗致使死傷的大唐精銳高達二十餘萬,然而楊國忠卻偽造勝利上報李隆基。
麵對關中地區的水災和饑荒,楊國忠更是拿出一個稻穀對李隆基說百姓好著呢!
就這樣,楊國忠一步一步的走上了宰相的位置。
然而這一切都被安祿山看在眼裡,看到一個草包都能把持朝政之後,他的野心再也按耐不住了,於是他就聯係上了自己的發小史思明。
二人磋商一番後,便打出了清君側,鏟除楊國忠的旗號,開始發動了叛亂。
至此,一場著名的動亂拉開了帷幕。
安史之亂!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