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同白駒過隙,匆匆流逝。
在湖廣百姓剛剛用上煤餅,抵禦初春嚴寒之後,沈萬三帶來的賑災糧卻悄無聲息抵至警戒線。
“沈尚書,可否再令商隊收購糧食?”
聽完沈萬三的話,朱標眉頭緊鎖。
這才二月初八,春耕的糧種才剛剛種下去。
湖廣範圍內的官倉,經曆戰亂,或是哄搶或是焚燒,早就所剩不多。
朝廷下撥和沈萬三采購的,賑災糧一共才35萬石。
按每人每天半斤口糧,40多萬災民,一天就要吃掉20多萬斤。
加上十幾萬大軍,每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數字。
“太子殿下,當早做決斷,上書朝廷,再撥5萬石,我這邊立即著手再下江南收購,否則,堅持不到一個月,災民就得斷糧了。”
這時,朱標想起了季如風走前留下的手書。
“城當糧商應該還有些餘糧,如今糧價雖已穩定,卻還是偏高了五成。這樣,沈尚書調五萬石去城中,找糧商兌換麩糠,當可換回十五石。換回後混入餘糧當中,這應該還能再維持一段時間。屆時朝廷和商隊的新糧應該就能續上了。”
“這……”沈萬三有些不可置信地看著朱標,有些為難道:“麩糠那不是喂豬的嗎?”
“事實上,災民人是想活著,餓急的時候草根樹上都吃,能吃上麩糠已經很不錯了。我這邊會安排人手去魚裡打些魚回來,和野菜一起煮湯,麩糠就湯,雖難以下咽卻也能糊口,就這麼辦吧。”
季如風早已料到,賑災糧無法長時間維護災民生活。
水災加上鼠疫隔離的百姓,賑災糧見底隻是時間問題。
將糧食和麩糠混合,雖然難以下咽,但是對於渴求活下去的災民來說,並不是無法接受。
加上還有魚湯可以果腹,朱標再以朝廷名義保證災後幫助百姓重建房屋,災民眼中隻要能看到希望,就不會生變。
轉眼,二月便過去了。
由於雲南土司之首的梁王被朱標斬首,群龍無首的土司陷入了內鬥。
湖廣災情穩定後,由鄧愈率領沐英,前往雲南,徐達和藍玉則進入四川,平叛土司需要的是時間,太子朱標則返回東宮。
三月初二,經內閣多次商議,朝廷推出宗室新政。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以四海為家,百姓為念。今見湖廣之災,民生維艱,雖經眾臣竭力,幸保無虞,然亦思長久之道,不可不慎。宗室之設,本為固本強基,然今觀宗氏俸祿,或有冗繁奢靡之處,致財用耗損,而恩澤未遍於蒼生。”
“自即日起,改大宗正院為宗人府。著有司詳查宗氏俸祿規製,去繁就簡,減其浮費,使財用可濟於民生之需,田畝之利當重農事,興水利,獎耕織,令宗室子弟亦知稼穡之難,百姓之苦。”
“諸宗室當體朕心,奉公守法,不得奢靡無度,若有違逆,朕必不輕饒。望天下臣民,鹹使聞知,共襄盛舉,以期四海升平,萬民樂業。欽此!”
聖旨上的隻是官話,私底下的細則,由首任大宗正朱棣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