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節,對於莊戶人家來說,這個節日相當重要。
通常而言,一進入八月份,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起來,為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做各種準備。
首要的,就是送節禮,不管是小媳婦,還是出嫁多年已當了阿奶的老婦人,但凡娘家還有一個親戚,那麼都得收拾出一份像樣節禮,送往娘家。
既是中秋節禮,月餅自是不能缺的,至於其他湊數的禮品,則要看各家的家底由當家人酌情安排。
八月十一日這天吃過早飯,梁青娥就決定去鎮上采買節禮,往年不管是送她自個的娘家,還是兒媳帶回娘家的,多是送兩斤月餅,再加兩斤白麵。
雖今年家裡情況好些,她也沒打算充大頭蒜,隻預備把兩斤白麵換成兩斤掛麵。
正出門時,陳秋蓮喊住了梁青娥,直說孩兒他爹出門未歸,她還得拉扯兩個奶娃子,她一個婦道人家不方便走親戚,今年她就不回娘家了,讓婆婆莫要準備她的那份。
聽兒媳說的如此誠懇,梁青娥也十分通情達理,二話不說就數出二十八個銅子與陳秋蓮。
說這些銅子原就是打算給親家們采買節禮的花用,大兒媳既不回娘家,該她的那份,便折現給她。
一旁的秦蘭花瞧見還能這麼操作,在回不回娘家中糾結幾息後,也忙說自個懷了身子,如今行動不便,今年就也和大嫂一樣,不往娘家送節禮了。
梁青娥樂的少背些東西,便也同樣數出二十八個銅子,依樣遞給了秦蘭花。
秦蘭花捧著銀錢,樂的眯起了眼,多少天了,她終於又摸到了沉甸甸,硬邦邦的銅子了。
大壯和二壯見狀,也想要銅子,隻葉銀紅和林大熊不在家,這些事兒輪不到他們兩個孩子做主,梁青娥看也沒看二人,背上背簍,徑直出了門。
再回來時,便拿出兩斤月餅和兩斤掛麵,讓倆孩子明兒一早,就往他們姥姥家裡送節禮。
她又取出同樣三份節禮,又數三十個雞蛋擱籃子裡,張口就喚林飛鷹,讓他把這三份節禮,明兒一早送回她娘家。
“你大舅和你大姨家裡,每家兩斤月餅和兩斤掛麵,你二姥家除兩斤月餅和掛麵外,多三十個雞蛋。”
林飛鷹點頭應下,把東西重新收到老娘屋裡。
秦蘭花瞪著那多出來的三十個雞蛋,心裡十分不滿。
什麼二姥姥,不過是她婆婆的二嬸子,這又不是親娘,聽說婆婆幼時,這個二姥姥還賣了她,有這些東西自家人吃不香嗎,做什麼送給黑心腸的老太婆。
她小聲嘟囔幾句,但見婆婆掃過來的目光極冷,便不甘不願閉上了嘴。
次日下晌,大壯二壯掛著小油嘴,樂樂嗬嗬回了家,同三壯四壯顯擺他姥姥家給他們做了醬燒豬蹄吃。
三壯四壯吸溜著口水,眼裡滿是羨慕。
不多會兒,林飛鷹也回了家,告訴老娘二姥身子骨挺好,還說自個再活十年不成問題。
又掏出兩小塊粗棉尺頭,說是二姥聽說家裡添了倆小娃,當即顫巍巍從箱底摸出兩塊布,非得讓他帶回來給五壯和樂寶做衣裳。
又說大舅和舅母身子骨也硬朗,表哥表嫂們也知冷知熱,十分孝順。
說起大姨,林飛鷹頓了頓:“大姨說她能吃能喝,睡的也香,讓娘你莫要惦記她。”
梁青娥點點頭,心裡卻是歎一口氣。
她二叔早些年去了,這些年二嬸一直跟著大兒大兒媳過活,好在她這堂兄與堂嫂都是厚道人,雖有些磕碰,但誰家日子都是這麼過來的,大麵上不錯就極好了。
再說她親大哥大嫂,倆人比她大上好幾歲,現在還掌著家,底下兒子兒媳們脾性也算不錯,老兩口在家說一不二,倒沒聽說受過委屈。
唯有這個大姐,性子綿軟,嫁的丈夫又頗強橫,前幾年終於熬死了丈夫,然媳婦們個個不是省油的燈,都想著當家做主耍威風。
好在外甥們還算踏實孝順,也能壓的住媳婦,又有兄嫂時不時遣侄兒們去大姐家裡與她撐腰,這日子勉強也能湊合過。
梁青娥猜測許是外甥媳婦們又因節禮鬨出幺蛾子。
隻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又見林飛鷹神色尚好,想來不是大事兒,她也就沒再多問。
把兩塊尺頭遞給陳秋蓮,梁青娥溫聲道:“布料有些褪色了,好歹是你二姥的一片心意,天冷時,給倆娃兒裁成棉衣麵吧,裡布到時用細棉的。”
陳秋蓮笑著應下,又說了句討巧的話:“二姥是長壽星,五壯和樂寶穿了他們太姥姥給的衣裳,也能沾一沾他們太姥姥的福氣呢。”
及至十三這日,一大清早,於金寶背著背簍就踏進了院門。
他放下背簍,見嶽母拎刀去後院準備殺雞,忙開口阻攔。
隻說因著中秋,近來哪怕不逢集,鋪子裡也有些個生意,他還得回家張羅生意。
又說老娘怕喜心走長路累著,便留了她在家,請嶽母莫要見怪。
親家看中閨女腹中胎兒,梁青娥高興還來不及,又豈會見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