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愛卿,知道這夥韃子兵和綠營兵,具體哪一天到達定遠嗎?”
“還有,韃子在定遠到底的兵力又有多少,戰力如何?”
朱慈炯帶著葉老道,慢慢往山穀中走去,繼續了解著細節。
“回稟殿下,根據李縣令所說,江寧城過來定遠又400裡,韃子兵的計劃是8日後到達定遠。”
“定遠縣這邊,韃子在縣城裡駐紮了綠營兵65人,綠營千總是王雍,戰力一般。不過,這夥綠營兵比韃子還凶殘,無惡不作。”
“哦,還有一個情況,李縣令說韃子在江寧滿城,駐紮了4500韃子軍兵還有2萬多的韃子家屬在裡麵,不和漢人混居”
“綠營兵2萬餘人,則是駐紮在江寧府各地,負責日常防務工作;遇到大戰時,配合八旗兵作戰。”
葉老道侃侃而談,把所有的信息,都事無巨細的稟報了出來。
他看的出來,這三太子迫切的想了解韃子的一切信息,作為臣子的,當然要全力滿足了。
“韃子總共有300個韃子過來,按照滿清的慣例,八旗兵和綠營兵的比例,一般是1:5的樣子。”
“那麼,這支隊伍裡,應該是50名左右的八旗韃子,250名左右的綠營兵,應該是這個樣子。”
“這樣的話,倒也不是滅不掉這夥韃子,可惜我們的戰士才9個人,加上你我才11人。人數太少了,還是有風險啊!”
朱慈炯盤算著軍力對比,心裡有些糾結起來。
他想尋機弄死這夥韃子,但又怕一些不慎,搞得自己全軍覆滅。
他一邊低聲的向老道士嘀咕著,一邊在心裡不斷的計算,看如何利用現有的11人,弄死對方300人。
葉老道聽著他的嘀咕聲,眼光驀然一閃,開始暗暗琢磨了起來。
“韃子最快8日之後,才能到達定遠,自己速度快些,絕對來得及!”
“而且,那些兄弟,跟著太子殿下,才是最好的出路。”
對於葉老道來說,這是最佳的契機,剛好給兄弟們一個最好的前途。
葉老道想好之後,這才看向了朱慈炯,懇切的開口說道:
“太子殿下,老道有40多個兄弟,和韃子廝殺多年,散步在金陵沿江一帶,可以很快帶他們過來。”
“他們和韃子都有破家滅門的血仇,絕對都是值得信賴的好漢子,戰鬥力也都不錯。”
老道士的話,讓朱慈炯驚喜萬分,真是意外之喜啊,40多名忠誠的百戰老兵,這太珍貴了。
“信得過,絕對信得過!對於反抗韃子暴行的好漢,本王一貫都是十分敬佩的,你趕緊行動。”
“等他們過來,每人發20兩銀子的安家費,每月餉銀2兩,作戰勝利另有獎勵!愛卿覺得如何?”
大喜過望的朱慈炯,催促葉老道趕緊行動起來。
“條件非常好,我代兄弟們感謝殿下的恩典!”
“這樣吧,我今夜連夜騎馬趕過去,再帶上一匹馬換乘,最多5天後,就能帶兄弟們回來。”
葉老道非常高興,在關鍵時刻,給了太子殿下最大的支持。
同時,還在最好的時機,給兄弟們找到了好出路,雪中送炭遠遠好過錦上添花的道理,他懂!
他絕對的相信,朱慈炯就是天命所歸之人,身份是皇家最正統的太子,洪武大帝又顯靈保佑,怎麼可能不成功。
朱慈炯手中的火箭筒和衝鋒槍的恐怖威力,給他的印象太深刻了;火箭筒小小的體積,其威力竟然比紅衣大炮還猛。
現實中可沒有這些東西,絕對是洪武大帝賜下的神器,專門讓三太子弄死韃子,恢複大明用的。
“好吧,本王也就不矯情了,畢竟事態緊急,愛卿就辛苦了,連夜出發去把人帶回來。”
是夜,急不可待的葉老道,連夜出發,去帶領兄弟們過來了。
“葉愛卿啊,馬到成功啊,還要快去快回,快去快回啊!”
“還有,千萬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人在江湖,安全第一啊!”
朱慈炯對著老道士的背影,滿懷深情的揮著手臂,又連聲的呼喚著。
直至葉老道的身影,消失的山道的轉彎處,仍然站在路邊,幾乎化成了望夫石。
無他,現在太需要人了,沒有人手,他的韃子消失生產線,完全開動不起來啊。
“等到這40多人加入隊伍,我手上的力量,就有一個排了,加上熱武器加持,戰力足夠橫行縣裡。”
“這樣的話,可以謀算謀算定遠城了,不過卻是不能武力攻占,那樣會成為出頭鳥,被韃子重兵圍攻死的。”
“不過呢,鵲巢鳩占的方式,應該是個很不錯的法子;這個階段韃子勢大,得先搞搞陰謀詭計,猥瑣發展才行。”
“等到明年,鄭成功和張煌言十幾萬大兵壓境,韃子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到時候再抓緊擴張好了。”
人手急缺的問題,老道士出去拉人頭了;朱慈炯又暗戳戳的策劃起陰謀來,打算當幕後黑手,控製定遠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