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炯收服了人心後,馬不停蹄的開始了後續計劃,時間非常緊迫,韃子還有2天左右就要到了。
軍隊整理是首要大事,朱慈炯把55個人編製成了一個排,下轄第一班和第二班。
第一班共計20人,16人使用56式衝鋒槍,4人使用69式火箭筒,由朱慈炯親自帶領。
第二班共計35人,15人使用刀盾長槍,20人使用火銃,由老道士葉玄著負責帶領。
士兵們劃分編製之後,立即由朱慈炯和葉老道帶領,進行了地獄式的訓練,並進行協同作戰訓練。
到了晚上,朱慈炯還會親自教習他們識字讀書,教誨他們忠君愛國的思想,還不斷地強調遵守軍紀。
總之,從身體到思想,都在進行著瘋狂的錘煉,日子過的非常充實,大兵們整日是欲仙欲死。
朱慈炯在瘋狂的訓練士兵同時,把羅倫派去了定遠縣城,讓他把縣令李時茂帶來山穀。
至於帶李縣令來山穀的目的,自然是要徹底的收服他,讓他全心全意的配合自己的計劃。
當日晚間10點,李時茂跟隨著羅倫,秘密的來到了山穀之中,要覲見大明三太子。
李時茂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山東人,身材高大魁梧,卻很消瘦。
他麵容剛毅,眼神中卻不時透露出一股痛苦和不適,痛苦和不適都來自那條金錢鼠尾辮。
他不時用手捏著玩著那根可笑的辮子,因用力過度而青筋暴起,恨不得要扯斷辮子。
“臣李時茂,參見皇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千千歲!”
“臣、臣”
見麵之後,沒等朱慈炯開口,李縣令已推金山倒玉柱,向他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禮,主動參拜。
李時茂那棱角分明的臉上,熱淚縱橫起來,整個人也泣不成聲了,哽咽的幾乎說不出話。
“再見我大明皇家血脈,再見我漢家之威儀,有些失態了,還請殿下勿要見怪。”
李縣令訕訕的解釋道,捏著辮子的手,越發的用力了。
李時茂麵對著朱慈炯,滿臉的羞愧難當,為自己的剃發易服而感到對不起大明,雖然有被迫的因素。
“太子殿下,韃子剃發易服令下,為了家人活命,我舍了文人風骨,拋棄了祖宗傳承,我對不起大明,請您治罪。”
他鼓足勇氣說完這些之後,緊張狀態放鬆了下來,長久以來壓抑的情緒,終於得到了發泄。
“篤篤篤,篤篤篤!”
朱慈炯聽罷,輕輕用手指敲著桌麵,在默默組織著語言。
他的沉默,也使李時茂愈發的緊張了起來,忐忑不安的等待著宣判。
“李愛卿啊,你不用有負罪之感,天下大勢敗壞至此,你們也是無可奈何,本王不怪罪你們。”
“不過呢,即日起愛卿你要改弦更張,一心一意的跟著本王,為複興我大明而奮鬥。”
朱慈炯終於開了口,他說的話也讓李時茂鬆了一口氣,感激涕零。
“臣謝過殿下天恩,臣必為殿下效死,定為大明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如此一來,朱慈炯再次收獲了了一名臣下的忠誠,整個過程簡單、枯燥且乏味。
“嗯,看來狗韃子的剃發令,終究讓有氣節的人無法忍受。”
“此時有人領頭反抗,並能讓他們看到成功的希望,天下會有無數人站出來追隨!”
“而我朱慈炯,大明皇朝三太子,就是天下臣民最好的追隨對象。”
朱慈炯此時又有新的領悟,心情愈發美好了起來。
“好了,李愛卿!你且坐下,我有些想法,需要你作為定遠縣令,好好的配合行動。”
“你回去之後,要如此、如此”
李縣令接令之後,就匆匆的趕回定遠縣了。
第三日下午,朱慈炯接到李縣令傳來的緊急消息,韃子兵馬300騎兵已經進入定遠縣城。
300兵馬之中,有60人是韃子鑲黃旗的兵馬,還有240人是綠營兵馬,並沒有攜帶火炮。
不過綠營兵馬中,有100人是使用火銃的,而且有近40人使用的是斑鳩銃,威力驚人,需要特彆注意。
這夥韃子到達定遠縣後,駐紮在定遠綠營兵的營地裡,加上定遠原來的綠營兵65人,總兵力達到了365人。
韃子出兵的目的,一是繼續圈地,二是清掃反清力量,對於不願剃發留金錢鼠尾辮的村鎮,徹底殺絕抹除。”
鳳陽府幾個靠山區的村鎮,一直反抗圈地、剃發,確定要被屠滅。
韃子明天會屠殺懷明、紅鄉兩鎮,後天會屠殺宋集、武鄉兩鎮,再往後會去往拂曉、廟集等地。”
而且韃子的行動,有定遠、鳳陽兩地的土豪劣紳配合,百姓恐怕難逃一劫了。
朱慈炯接到奏報後,立即激動和興奮了起來,絲毫沒有害怕之感。
他和前世一樣,唯恐天下不亂,亂世才能搞事;當前,他要需要不斷地勝利,才能凝聚人心和忠誠。
“第一排的所有戰兵,集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