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大軍進城儀式,從當日的辰時正起始,一直持續到午後的未時正方才結束。
百姓們在儀式結束後,卻久久不願意散去,他們沉浸在激昂美好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複又呼朋喚友自發的慶祝著。
他們成群結隊,或是暢談大明軍隊的威武強悍,或是兩眼冒光的討論那天量的珍寶價值幾何。
還有一些從北方逃難來的人士,則開始琢磨著大明何時光複北方,讓他們早日回到魂縈夢繞的故鄉。
甚至到了深夜,還有少量的百姓激情不散,在酒肆茶館裡喝茶飲酒高談闊論著。
朱慈炯和張煌言等人,在大軍進城駐紮後,又安排了盛大的慶功宴會,好好犒勞了勞苦功高的將士們。
朱慈炯在宮中招待高級將領們宴會上,隻露了個麵敬了個酒,然後就把空間留給了他們,讓他們肆意狂歡。
他又在幾位心腹的陪同下,前往大軍的幾處駐地,再次露麵慰問了大軍後,這才安心離開。
這一日,徹底放鬆下來的數萬大軍皆儘興,大軍營寨之中儘皆是美酒的醇香和微醺的將士。
朱慈炯安排好逐項事務,時間已是夜間的亥時正了,天色已經徹底黑了下來,南京城中的萬家燈火也都熄滅。
朱慈炯沒有直接回宮,那裡就他冷冷清清孤孤單單一個人,令他倍感孤獨無聊。
他在親衛隊長的袁禮的陪同下,悄然來到了秦淮河外的大宅,發現淩錦一家已休憩,也沒有去打擾驚嚇他家。
他想了一想,索性也不回宮了,直接在最大的一處宅子裡休憩,反正淩錦家周圍的所有宅子,都被他令袁義購買了下來。
他們把宅子購買後,慢慢改造成為相互連通的宅子,又按照朱慈炯的喜好購置了各式家具用品,可比在皇宮裡舒適多了。
當然了,朱慈炯最喜歡的,不僅僅是那點舒適,而是秦淮河旁那濃濃的人間煙火氣,也比冷清幽深的皇宮更能溫暖人心。
次日一早辰時初,淩錦早早起床洗漱打扮之後,然後就帶著兩個侄女用了早飯,就準備出門遊覽。
她那古靈精怪的小侄女,已經纏了她好長時間,無論如何都要去看那傳說中的大報恩寺琉璃寶塔。
淩錦在近半年的時間裡,總是牽掛擔憂著朱慈炯,大多的時候都呆在家裡,或是回憶當時那短暫甜蜜的相逢,或是祈願良人的平安。
半年的時間太過漫長,淩錦在日複一日的等待中,感覺半生光陰都已流逝一般,人和心都要老了。
大軍回城儀式上,她在袁義等人的護衛下,遠遠看了身眼處大軍中的朱慈炯,看著英武但黝黑很多的心上人,心思也安穩了下來。
原本她心裡非常擔心,怕朱慈炯滅亡了緬甸的朝廷社稷,再把緬甸的公主們收入後宮,那就令人苦惱了。
好在朱慈炯在回城前,打發袁禮送來了一份書信,才打消了姑娘家心中隱秘而深刻的擔憂,令她也為之深深感動。
她一邊想著這些或苦惱或甜蜜之事,一邊開口催促兩個侄女:“你們兩個大懶蟲,做事總是磨磨唧唧的,趕緊準備好出發啦。”
她的大侄女一邊吞下個小籠包,又伸手去抓另一個,一邊含混不清的回應著:“好啦好啦,姑姑彆催啦,馬上就好了,嘿嘿!”
大侄女想了一想,又追問了一句:“咳咳,那啥啊,姑姑你真不用在家等太子姑父了嗎?他已經回城了,可能隨時過來的喲!”
“嘎嘎嘎,就是喲,某個姑姑天天在家裡念叨人家,可彆錯過了相會,到時可彆怪我們!”
小侄女一邊大吃大喝著,一邊陰陽著她親愛的姑姑。
這半年來,她的耳朵都被念叨的起了老繭了,這時候自然不會放過打趣姑姑的機會。
淩錦“大怒”,立即出手懲戒不尊“長輩”的家夥:狠狠揉亂臭美丫的頭發,又“無情”的咯吱癢癢肉,令她狂笑著連連求饒。
一番笑鬨打趣之後,三人總算做好了各項準備,就在淩錦的帶領下走出宅門,打算通知袁義安排護衛前去遊覽。
她們剛走出宅門,就聽得一聲晴朗的聲音響起:“嗨,這位小娘子天生麗質,令某仰慕不已,不知今日可否同遊啊!”
淩錦豁然轉頭,看到言笑晏晏的朱慈炯站就站在那裡,一副玉樹臨風的書生模樣,手裡還輕輕搖著折扇。
淩錦心下大喜,但在開口說話之前,心中又湧起複雜的情感,眼淚竟然如珍珠般滴下。
與此同時,她的大侄女反應還算得體,一邊恭敬行禮一邊輕聲問好:“民女見過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千千歲。”
小侄女今年方才七八歲,正是天真爛漫的時刻,她的反應最是直接:“太子姑父你終於回來了,姑姑每天念叨你八百遍,我耳朵都起了老繭呢!你帶了什麼禮物回來,必須給我補償。”
朱慈炯已經快步近前,牽起了淩錦的小手,又輕輕為她擦去了洶湧的淚珠,輕聲安撫著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