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茂既然身負韃清重托,自然要公忠體國,將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複興大清的事業中。
到了江南之後,他幾乎是不眠不休的做事,不斷地接見各處人物和勢力,凝聚反明共識,製定行事策略。
他的這些作為,看著江南、浙江、湖廣等地的漢奸勢力眼中,又證明了大清的官員為國儘心儘力,大清未來可期啊。
至於韃子們這些年造下的殺孽,在華夏大地上那些滅絕人性的屠城,在他們心中是無所謂的。
對於他們而言,家族的延續和發展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國家、百姓如何,都是些許必要的代價而已。
是的,沒說錯,就是“些許代價而已”!
大明驟然複起,打的韃子損失慘重節節敗退之際,百姓們自然驚喜萬分奔走相告,奮力參與其中,以求徹底滅殺韃子,光複華夏。
但大明推行的各種政策,諸如土地、商業,稅收等等,都毫不例外的為了國家和百姓,大大損傷了鄉紳世家、豪商地主利益。
如此一來,雙方自然的不死不休了,一切都是為了利益,家國情懷華夏複興啥的,根本不在他們心上。
在最強的幾個世家的居中協調下,各省的反明勢力終於糾集在了一起,等待一個契機,給大明致命一擊。
契機終於來了,大清響應了他們的請求,派來了一位睿智英明的朝廷欽差,還是一個深諳漢文化的漢人。
可以說,雙方是一拍即合,深入地商議後,這些人智慧爆發,紛紛獻計獻策,毒辣程度令李時茂歎為觀止。
李時茂大喜過望,狠狠地嘉獎了他們對大清的忠誠及貢獻,許諾了大小不等的官職和利益。
公元一六六零年,康熙一年的十月末,李時茂認為時機成熟,可以采取行動了。
於是他將各省的反明主事者,儘皆召集到了寧波城中一處隱秘之處,開始推行“反明大計”。
他們先是給大清朝廷發去密報,稟報了他們的詳細方略,請求大清立即派出“早已準備好”的大軍,準備裡應外合。
很快他們得到了回信,說大清召集的大軍已經悄然到位,北方來的十萬大軍,已經到了河南省,隨時可以出擊。
還有南方來的大軍,已經秘密行至福建和浙江的交界處,一旦他們在江南發動叛亂,兩路大軍隨時殺入,光複浙省。
朝廷的回信中,還肯定了李時茂對江南各省世家鄉紳、豪商地主的許諾,言說江南各省一旦光複,將委任這些人負責治理。
信中還反複強調,大清乃是正統,堅定奉行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治國理念,請天下世家鄉紳共襄大業,反明扶清。
當然了,信中最後還大大嘉獎了李時茂,言說待他成就大事回朝後,必將高官得坐,封侯封王。
李時茂細細看了密信,然後才將傳給屋中眾人,十分矜持的說道:
“徐家主、陸家主,還有各位家主鄉賢,此乃朝廷密信,答應了各位所請的諸事,你們看看吧!”
各位家主趕緊接過密信,一個個的圍上來細細觀看,看清了信中內容,個個喜笑顏開、激動萬分。
他們忍不住把密信看了一遍又一遍,有人甚至激動的低聲啜泣,世家鄉紳終於得遇明主了啊。
情緒發泄完畢,這些人想起這一切都是李時茂帶給他們的,趕緊起身齊聲恭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