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你也該想想,若井田製真如方孝孺所言,何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偉大帝王皆不曾效仿?】
【其所謂“完美”,難道唯有朱允炆一人識得,獨具慧眼?若真如此,何以在曆史長河中無人共鳴?!】
【盲從方孝孺之計,欲複井田製,實顯朱允炆才疏學淺,未能識破曆史之教訓!!】
【況且方孝孺非但欲恢複井田,且以西周為模範,推行世襲製!!】
【若果真如其所願,廢除科舉,改立世襲,恐怕我泱泱華夏早已陷入無儘混亂,治國之道儘失,百姓疾苦,天下動蕩!!】
語畢。
建文年間。
朱允炆震驚不已,踉蹌幾步險些跌倒。
他死死盯著天幕,幾乎無法移開目光。
天幕的嘲諷實在刺骨。
宛如當麵戳著朱允炆的鼻子在罵。
他試圖辯解,卻發現竟無從反駁。
因為他也不得不承認,天幕所言並非毫無道理。
朱允炆年號“建文”,原以為能如朱元璋的“洪武”一般創下偉業。
然而他朱允炆並非狂妄之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皆為他心中仰望的典範。
倘若井田製真的如此良善,若西周的聖道真能治國,那這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何以無動於衷?
甚至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從未想過一個關鍵問題——倘若井田製如此出色,何以西周會敗亡?
就在朱允炆茫然之際,宮外忽然傳來一陣騷動。
“外麵怎麼回事?”他皺眉問道。
“速速去查明!”
很快,錦衣衛急匆匆前來回稟。
“陛下,情況不妙,皇宮外聚集了大量百姓,情緒激動!”
“他們請求鏟除奸邪之臣,罷免方大人!”
“群情激憤之下,更多百姓湧向皇宮。”
朱允炆吃驚不已。
“怎麼?”他失聲道,“百姓竟會如此憤怒?”
話一出口,他自己都意識到此言何等可笑。
井田製的弊端或許百姓未必全懂,但天幕的一句誅心之言,卻觸動了他們的底線。
方孝孺所倡聖人之道,若全麵實行,便需廢除科舉,代以世襲製!
世襲製意味著什麼?即出身決定一生的命運!
若出身於豪門顯赫,可一路飛黃騰達!
若生為貧民,便終生困於田間!
而科舉,是寒門子弟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言,凝聚了無數寒窗苦讀的學子對未來的希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