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繼續說道。
【製造玻璃,步驟其實並不是那麼繁瑣!!】
【更在於料比的精確,熔熱之控,及成形後的加工!!!】
【玻璃的本料,取、碳酸鈉、石英砂、石灰岩三者!!!】
【按其比例,合而混之,置特製之爐!!】
【然後燃至烈焰,待其儘融,則成玻璃液體!!】
【其後,玻璃液須經冷卻凝固!!!】
【既凝,則以清水濯之!!】
【而更借模具或巧手捏製,隨意取形,變幻多端!!】
【這種辦法、相較前二者而言,定型之法,尤為簡易!!!】
一眾帝王聞言,紛紛點頭讚同。
在這幾項技術中,玻璃製造的整體流程確實顯得較為簡易。
但看似簡單的工藝卻隱藏著諸多細節!
尤其是在現在生產條件受限的情況下,技術操作中的任何一環疏漏,都可能導致最終產品質量的嚴重下降。
製作玻璃所需的三種原料,石英砂、碳酸鈉和石灰岩,雖然獲取方式較為直接,但各自都有著獨特的特性和加工要求!
首先,石英砂的獲取主要依賴於采掘岩層。
由於其硬度較高,在開采過程中往往需要大量人力和時間。
當時的工匠們通常使用尖頭工具或粗製錘子,將石英岩層一點一點剝離,再進行初步篩選以去除雜質。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細小的礦物雜質混入其中,影響玻璃的透明度和純淨度。
為了提高質量,部分地區的工匠會通過水洗的方式,進一步分離純淨的石英砂顆粒,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產的技術含量。
天然碳酸鈉則多見於一些鹽湖區域,這類區域通常地勢低窪,四周環繞山脈,雨季時湖水充盈,乾旱時鹽層露出表麵,便於采集。
但天然碳酸鈉的產量受限於環境條件,有時難以大規模獲取。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許多地區的人們發明了替代方法,例如焚燒特定種類的海藻或陸生植物,製取含碳酸鉀的灰堿。
灰堿雖然不如碳酸鈉直接,但經過一定的處理後,也能在玻璃製造中發揮相似的化學作用。
不同原料之間的轉化與調配,考驗著工匠們對材料特性的理解和靈活應用。
至於石灰岩,其采掘方式與石英砂相似,也需使用簡單的機械工具或人工敲擊開采。
不過,與石英砂不同的是,石灰岩的加工還涉及熱處理工序。
工匠們會將石灰岩塊置於窯爐中高溫煆燒,使之分解為氧化鈣和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