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東漢亂世!
曹操望著那驚人的熱度,眉頭微微挑起,目光中閃過一絲玩味。
嘴角不禁露出一抹複雜的笑意。
他早已習慣了戰場的硝煙與權謀的角逐,但眼前這份記錄在天幕中的異象,仍舊讓他有些意外。
在這天下風雨飄搖之際,唯有他曹孟德坐擁北方良田,憑借遠見卓識,大力屯田,使得麾下百姓尚能溫飽。
雖談不上豐足,但相較於其他諸侯,他的百姓至少不會因為饑餓而四處流離!
他們依舊能夠安穩地生活在這片庇護之地!
對於曹操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個領土的保障,更是他心中建立強大基業的基礎!
他深知,民眾的溫飽,關係到一個政權的穩定與持久,若百姓饑腸轆轆,如何能在戰火紛飛的亂世中效忠於君主?
相比之下,袁紹雖然占據了冀州這一片肥沃的沃土,卻始終未能管理好這片土地。
他的管理失當,糧食時常短缺,士卒隻能以河蚌為食,連最基本的糧草都難以保障。
袁術的大軍更是淒慘,士兵們饑餓得連樹上的桑葚都不放過,隻能勉強充饑。
在這亂世之中,糧食稀缺,意味著大多數百姓和士兵終日生活在饑餓的陰影下,忍受著無儘的勞作和艱辛。
對於普通人來說,能活下去,已是天大的幸運。
更遑論溫飽,能有一口飯吃,便是無上的奢侈。
曹操明白這其中的艱難,尤其是東漢的徭役製度,百姓幾乎被當作工具來使用,遭遇著最殘酷的壓榨!
那些徭役每月僅能勉強填飽肚子,除了早出晚歸的繁重勞作,便是和惡劣環境抗爭!
即使是每日粗糙的飯菜,也不過是幾粒米,幾根野菜,隨便灌下去,勉強支撐一日的體力。
而與此同時,他們所做的工作,常常超出了人力能夠承受的極限。
曆朝曆代的徭役製度,無論是在東漢還是其他朝代,幾乎都是剝削的代名詞。
徭役,意味著沒有自由,意味著每天都要過得像牲口一樣勞作,結果卻什麼也得不到。
這些民夫,常常在長時間的勞作中,吃得比任何人都少!
甚至有時連一口清湯白飯都見不到,唯一能依賴的,隻有殘餘的、極為稀少的糧食。
這才是曹操真正了解的民間疾苦。
能有一口飯吃,已算是恩賜。
而對於那些不幸被派往勞作的百姓,幾乎沒有人會考慮他們的死活。
徭役更像是賤民,甚至連最基本的人權都無法享有。
正因如此,曹操心中明白,若民眾日複一日地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再小的火花,也能引發大規模的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