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番話顯然是為了平息朝堂的風波,也彰顯了他作為一國之君的寬容與大度。
即便麵對如此嚴厲的指責,他依然能夠在大庭廣眾之下展現出一個帝王應有的風度和氣度。
魏征見狀,也隻是默然低頭,沒有再說什麼。
畢竟,李世民已經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也是他所期待的結果。
大宋!
趙匡胤見此情形,忍不住發出驚歎:“這魏征,真是敢說任何話!”
他搖了搖頭,顯得有些愕然和欽佩:“當著滿朝文武,竟然指責李世民!”
“而李世民胸懷寬廣,不但未發火,反而讚同魏征,真乃一代明君!”
趙匡胤的眼神中透著一種深深的敬意!
他能夠看出,魏征之所以如此直言不諱,必然是出於對國家的忠誠與對皇帝的期望。
趙匡胤如此一說,便掃視著身下的文官武將。
眾臣頓時低下頭,個個神色惶恐,生怕觸犯了皇上。
趙匡胤此時並未再言語,而是靜靜地注視著他們的反應。
看到這一幕,趙匡胤心中有些失落。他不禁思索,如果大宋也有如魏征之人,是否大宋的命運就能有所改變?
這一刻,趙匡胤不禁為大宋的未來感到擔憂。
他深知,魏征的直言不諱與李世民的寬容大度,雖然能在短期內緩解局勢,但朝堂上的矛盾依舊潛藏在暗處。
若沒有一個像魏征一樣敢於直言的重臣,是否能夠為大宋開創出一片新的局麵?
這個問題,始終縈繞在趙匡胤的心頭,難以釋懷!
天幕繼續說道。
【李世民雖不甚嚴於子弟或兄弟,然作為父親,實為稱職!】
【曾有一事,三品以上之官員遇越王李泰時,未下馬行禮!】
【李世民聞之,疾召群臣,急進朝堂,想要示其教誨!】
畫麵上,李世民坐於龍椅,威儀儘顯,目光銳利如劍,掃向下方的文武百官:
“隋文帝的兒子們當時可以無禮,我的兒子就不配嗎?”
他的話語震動了整個殿堂,聲音回蕩在寂靜的大廳內。
李世民的怒火撲麵而來,語氣中帶著深沉的威壓:
“若不是朕管教嚴厲,他們也能肆意羞辱你們!”
李世民護起兒子來,話語中透出帝王的威嚴。
他身上的氣場讓所有在場的人都不敢抬頭直視,深知一言一行都可能激怒這位偉大的帝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