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冷麵小青龍……你彆說,丹恒一臉冷漠,看起來毫無表情,再加上一身青色衣服,看起來還真挺像,這外號取的好啊。”
趙匡胤哈哈大笑,絲毫沒有犯忌諱的那種暴怒之情。
這裡要提的是,在古代,其實龍並不是多麼的忌諱。
像新版三國裡,張飛對劉備說:“那諸葛村夫,自號臥龍,這是有謀逆之心啊!”
這就是純純的扯淡。
那趙雲還字子龍呢,你咋不說他也有謀逆之心啊?你這三國演義裡,關羽的大刀還叫青龍偃月刀呢,咋滴,他也有謀逆之心唄?
那你張飛咋不說呢?
不會是害怕“雲大怒”,還害怕自家二哥把自己吊起來打吧?
更何況,端午節還有賽龍舟呢,元宵節還有舞龍燈呢,二月二還叫做龍抬頭呢!
是不是這些過端午節,過元宵節,喊龍抬頭的百姓,也全都有謀逆之心啊?
明代還有個小說家叫馮夢龍,南宋還有個大臣叫鄒應龍,他們那時代的皇帝是不是也該把他們倆抓起來,嘎九族啊?
新三國的某些台詞,是過於逆天,留下了不少的笑話。
北宋的宋神宗也明確表示過,龍並非皇帝專用。
當時,蘇軾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
宰相王珪便對宋神宗說道:龍乃天子象征,在位的天子被稱為飛龍,隻有去世的皇帝才能被稱為蟄龍。陛下飛龍在天,蘇軾卻說隻有蟄龍才能了解他,這不是大逆不道嗎?
宋神宗當即反駁:文人詩句怎可如此推斷?蘇軾吟誦檜樹與我何乾?再說,龍也並非隻指天子,孔明不也自稱臥龍嗎?
從這兒就可以看出,當時有點文字獄的苗頭,但很快就被摁死了。
另外也可以看出,在當時龍也確實不是皇帝專屬,在這之前的時代那就更不是了!
就算是到了廢清的時代,作為封建製度的巔峰,各種文字獄搞的飛起。
但廢清也並不會禁止人們的名字中帶有龍字。
比如,康熙時期的禮部尚書陳元龍,以及順治時期的兩江總督於成龍。
因為在華夏大地上,給孩子取名為龍,希望孩子能夠成才,已經是數千年來養成的習慣了,哪怕是廢清也不可能把這個傳統廢掉。
“陛下,您看看丹恒對麵的敵人,好生奇怪。”
趙匡胤曾經的幕僚,自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倒是先注意到了丹恒對麵的那些小機器人。
“這……”趙匡胤皺眉看著那些小東西:“看上去並非動物,倒像是鐵塊?怪哉怪哉,這鐵塊是如何行動的?”
“或許是如傳說中諸葛武侯所製作的木牛流馬那般?”
“陛下,不如招募匠人試著仿製一番?若是在戰場上擺滿這些鐵塊,豈不是無往而不利?遼國那些士兵,肉體凡胎,如何能和鐵塊戰鬥?”
趙普不知為何,感覺那些小機器人仿佛打開了他心中的某扇大門,讓他激動不已。
而他說的這番話,也觸動了趙匡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