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之於人,正如天空之於鳥兒。人們之所以誤以為飛翔是鳥類的天性,是因為他們從沒見過那些墜亡在地的鳥兒。”」
「“還記得小時候收養的那隻諧樂鴿嗎?我們是如何對待它的?”」
「星期日向妹妹問道。」
「“我們認真將它在鳥籠裡養大,每天喂食換水,梳理它的羽毛,後來……決定離開匹諾康尼的時候,我打開籠子的門,讓它回到了天空。”知更鳥回道。」
「星期日:“擔心會讓你悲傷,我沒有在信件中提及此事。你走後不久,它就墜落在了你房間的窗前。”」
「“……我猜到了。若非如此,哥哥絕不會隻字不提它的下落。”」
「“儘管結局令人遺憾,但我仍然堅信這個選擇沒錯。鳥兒不是為了在籠子裡度過一生才破殼而出的……就算它們無力飛翔,天空也是它們的歸宿。”」
「知更鳥的臉上有著些許哀傷,眼神中卻透露出幾分“果然如此”。」
「“但這就是問題所在。如果這世上有些雛鳥,終其一生都無法飛翔,我們又怎能斷言天空才是它們的歸宿?”星期日反問。」
“我算是看出來了,這兄妹倆的想法,如果套用到家長身上……”
“知更鳥是那種希望孩子自己去闖蕩的家長,無論孩子的才能如何,是什麼想法,總之必須出去闖蕩,因為闖蕩天下,看遍萬裡河山,是一個人應有的人生。哪怕孩子隻想宅在家裡當死宅……”
“而星期日是那種希望孩子永遠平安、幸福的家長,他渴望讓孩子永遠行走在自己規劃好的道路上,雖然人生並不精彩,但一定安全!哪怕孩子無比渴望外麵的風光……”
蘇軾咂咂嘴,要他說的話,兩個家長都不合格!
這兩兄妹的想法若是融合在一起,取一個中間值,那就正常多了。
有些鳥兒生來就沒有那麼優秀,它該如何看遍天下?他生來就不是讀書的料,你卻一定要求他考入國子監……咳咳,說錯了,鳥不讀書。它生來就不是那塊料,你卻要求它如大鵬一般展翅遨遊千萬裡?
有些鳥兒生來就是優秀,它渴望看遍人世,你卻固執的將它關在籠子裡,告訴它外麵的世界太危險,隻有這裡才足夠安全?
兩種想法都太極端了!
過於極端可不是什麼好事。
推薦看一下《中庸》,學習一下華夏的精品哲學——中庸之道。
…………
「知更鳥:“你想說……人類也是如此?”」
「星期日緩緩轉過身去,看著那個漂浮在空中的大劇院,緩緩說道。」
「“想想星穹列車吧,這正是個好例子。無名客為連結諸界付出了巨大努力,譽滿寰宇……然而,能堅持在如此苦旅中奔波的無非寥寥數人,更非等閒之輩。”」
「“因為‘開拓’的事業絕非凡人能夠承載,否則,這條命途又怎會一度落得銀軌斷絕、列車廢棄、星神隕落的下場?”」
“開拓是苦旅嗎?朕看不像……”
嬴政一臉的怪異。
你看三月七,成天傻不拉幾的可高興了。
你再看星,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在當地翻翻垃圾桶,玩的不知道多高興。
這到底哪裡苦了?
這群人分明是在外麵旅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