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泉鎮黑道第139章春耕
陽光透過窗戶,輕柔地灑在小宇和張柏芝的臥室裡。新的一天,就這樣帶著春日的溫暖悄然來臨。小宇緩緩睜開眼睛,看著身旁還在熟睡的張柏芝,臉上不自覺地浮現出一抹溫柔的笑意。他輕輕起身,生怕吵醒了妻子,然後走到窗邊,拉開窗簾,讓那明媚的陽光毫無保留地湧進房間。
“嗯……”張柏芝翻了個身,悠悠轉醒,她用手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著站在窗邊的小宇,“老公,早啊。”她的聲音帶著剛睡醒的慵懶,卻又透著無儘的溫柔。
“早,寶貝。”小宇轉過身,走到床邊,在張柏芝的額頭輕輕落下一吻,“今天天氣真好,出去走走?”
張柏芝坐起身,伸了個懶腰,點頭應道:“好呀,這春天的氣息,可不能辜負了。”
兩人簡單洗漱後,手牽著手走出了彆墅。雹泉鎮的街道上,已經有不少人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街邊的店鋪陸續開門,新鮮出爐的早點香氣四溢,引得路人紛紛駐足。
“老公,你看這春天一到,整個小鎮都變得生機勃勃的。”張柏芝看著周圍的景象,感慨地說道。
小宇點了點頭,“是啊,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個季節,到處都充滿了希望。”說著,他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之前看到的關於各地春耕的新聞。
“對了,我最近看到好多地方都在忙著春耕呢。”小宇興致勃勃地說,“江西高安那邊,農機保障作業忙得熱火朝天。”
“春耕?”張柏芝好奇地問道,“快和我說說,都忙些什麼呀?”
小宇邊走邊說:“在高安的高標準農田裡,旋耕機來回穿梭,那場麵可壯觀了。農機手們開著機器翻耕稻田,把沉睡了一冬的土地喚醒。”他繪聲繪色地描述著,仿佛自己就在那片農田之中。
“聽起來好有意思,翻耕稻田有什麼用呀?”張柏芝接著問。
“作用可大了。”小宇耐心解釋道,“翻耕能增加土壤孔隙度,讓土壤更透氣,保水保肥能力也變強了。而且還能把農作物秸稈埋進土裡,發酵腐熟後,能提升土壤肥力呢。”
張柏芝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那他們翻耕的進度怎麼樣了?”
“聽說一個農機手開著旋耕機,一天能翻耕70畝左右的稻田。現在合作社承包的3500畝稻田,都已經有一半翻耕完了。”小宇說道,“周邊鄉鎮的農戶都早早預訂翻耕服務,就怕耽誤了春耕的好時機。”
“看來大家都很重視春耕呢。”張柏芝感慨道。
兩人走到了小鎮的一處公園,找了個長椅坐下。陽光灑在身上,暖融融的。
“除了江西,河南太康那邊的農資采購也熱鬨得很。”小宇繼續分享著他了解到的春耕情況,“農民們都忙著去農資店采購種子、化肥。”
“這個時候農資店的生意肯定很好吧。”張柏芝笑著說。
“那可不,太康的一個農資店裡,人來人往的。”小宇說,“有個叫陳社會的家庭農場負責人,他今年種了800畝小麥,就去采購了20噸小麥返青肥。”
“哇,這麼多。”張柏芝驚訝地說。
“是啊,大家都想著早準備,爭取有個豐收年。”小宇接著說,“農資店也早做了準備,年前就進了好多肥料和種子。而且在那裡買肥料還實惠,每袋能便宜4元左右呢。”
“這樣算下來,能省不少錢呢。”張柏芝說道。
“不僅如此,太康縣農業農村局和供銷係統也行動起來了。”小宇說,“全縣肥料儲備充足,種子供應也沒問題。還派了農技人員去指導,就為了保障春耕順利進行。”
“感覺大家都在為糧食豐收努力呢。”張柏芝感慨地說。
“還有更有意思的呢。”小宇神秘兮兮地說,“海南五指山那邊,把春耕和旅遊結合起來,玩出了新花樣。”
“農旅融合?這是怎麼回事呀?”張柏芝好奇地湊近小宇。
“在五指山的牙胡村,村民們忙著蓄水犁田、運秧插秧。”小宇說,“他們的水稻一年種兩季,現在這一季馬上就要種完了。”
“那和旅遊有什麼關係呢?”張柏芝疑惑地問。
“他們的梯田可漂亮了,曆史還很悠久,體現了黎族獨特的農耕文化。”小宇解釋道,“村裡成立了合作社,保障農資農技,還完善了基礎設施。同時,利用梯田開展觀光、體驗活動,豐收的時候還有開鐮節。”
“聽起來好有趣,那遊客多嗎?”張柏芝問道。
“可多了。”小宇笑著說,“自從2023年4月景區運營以來,遊客量都達到8萬人次了,收入快500萬元呢。村民們不僅能賣糧食,還能參與分紅,開農家樂和小攤位,收入增加了不少。”
“這可真是一舉多得。”張柏芝讚歎道。
“是啊,他們這是‘種風光’,把梯田變成了旅遊資源,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小宇說。
兩人坐在長椅上,一邊享受著春日的陽光,一邊討論著各地的春耕趣事。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