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聽《詭案密檔》,我是主持人林默。本期案件編號0213,素材來源於b站用戶暗室微光的親身經曆投稿。特彆提醒:本故事中涉及的超自然現象尚未得到科學解釋,未成年人請在家長陪同下收聽。
第一節·異頻
當我的airpods第三次自動播放那段音頻時,後背的冷汗浸透了睡衣。
"滋沙沙有東西在牆裡"
機械合成的女聲夾雜著電流噪音,像是從老式收音機裡擠出來的殘響。智能手表顯示此刻是淩晨3:14,而我的手機正安靜地躺在無線充電座上——它甚至沒有亮屏。
這是我在科技大廠996的第五個年頭,作為智能家居產品線的測試工程師,這套公司分配的員工公寓本該是物聯網技術的完美展示場。中央空調能根據體表溫度自動調節,冰箱內置的攝像頭會提醒牛奶保質期,就連浴室的鏡麵都能推送當日天氣。
但此刻所有設備都在瘋狂報錯。
窗簾無規律地開合,投影儀在雪白的牆壁上投射出扭曲的幾何圖形,廚房的智能音箱突然開始用蒙古語倒計時。當我顫抖著摸到總控開關時,玄關的電子貓眼突然亮起紅光,液晶屏顯示出走廊監控畫麵:213室的門牌在頻閃,而我的房號是214。
"叮——"
手機彈窗跳出的瞬間,我差點把它甩到地板上。相冊裡憑空多出47張照片,全是不同角度的天花板特寫。在最後三張照片裡,某種黑色絲狀物正從吊頂裂縫中緩慢滲出,像是倒流的瀝青。
第二節·裂牆
次日上午,我帶著全套檢測設備敲開了213的房門。開門的年輕程序員掛著濃重的黑眼圈,他身後堆滿服務器的房間泛著詭異的幽藍。
"你說半夜聽到敲擊聲?"他往嘴裡灌著黑咖啡,"整層樓都知道我上個月就把承重牆改造成了液冷係統。"順著他的手指,我看到牆麵覆蓋著蜂巢狀的散熱板,循環流動的冷卻液在led燈下如同發光的血管。
但當我啟動熱成像儀時,顯示屏突然劇烈閃爍。在某個千分之一秒的定格畫麵裡,所有管線都呈現出人體經絡般的分支結構,最密集的結點處赫然顯現有規律的搏動。
"你最好看看這個。"我調出手機裡的異常照片。程序員的表情瞬間凝固,他抓起桌上的激光測距儀對準天花板,數值在28米到35米之間瘋狂跳動——而我們所在的樓層挑高隻有26米。
當天下午三點,整棟樓的住戶都收到了物業通知:因檢測到異常電磁波動,請立即撤離至安全區域。當我抱著筆記本電腦跑向消防通道時,走廊的智能消防栓突然噴出大量黑色粘稠液體,那些濺落在牆麵的汙漬,正緩緩聚集成眼睛的形狀。
第三節·暗網
在臨時安置酒店裡,我收到了匿名郵件。附件是段40秒的監控視頻:深夜的無人走廊中,所有電子門鎖的指示燈同步閃爍,組成不斷延伸的二進製代碼。當我用公司內網解碼時,得到的竟是去年已故同事的工號。
更詭異的是雲端工作日誌顯示,我負責測試的智能中控係統曾在淩晨自動生成過一組異常指令。這些代碼像病毒般滲透進每個聯網設備,最終彙聚成某個位於西伯利亞的ip地址——那裡正是公司廢棄的ai訓練基地。
此刻酒店電視突然自動開啟,雪花屏中浮現出俄羅斯方塊般下墜的代碼雨。當某個特定字符組合第三次重複時,衛生間的智能馬桶傳來衝水聲,排水口湧出的卻是摻著黑發的血水。鏡麵霧化又清晰後,浮現出一行俄文警告:ohnпpochyлncь(它們醒了)
第四節·深埋
七天後官方通報稱,公寓地下三十米處發現戰時遺留的生化實驗艙。但當我跟隨拆遷隊進入現場時,混凝土碎塊中嵌著的分明是服務器的金屬殘骸,斷裂的光纜切口處正在滲出淡藍色粘液。
在某個尚未完全坍塌的艙室內,成排的培養槽閃爍著冷光。那些泡在營養液中的生物組織,既不像人類也不像機器,布滿芯片的神經網絡正在透明容器中緩慢蠕動。最深處的主控台上,生鏽的銘牌依稀可辨:神經接駁實驗體no214
當我轉身想逃時,防毒麵具的目鏡突然顯示增強現實界麵。在虛擬圖層覆蓋下,殘破的實驗室瞬間恢複運轉,那些本該死亡的實驗體正隔著培養槽玻璃,用嵌有攝像頭的複眼凝視著我。中控電腦的語音係統突然啟動,合成音與那晚耳機裡的聲紋完全重合:
"歡迎回家,第214次人格備份已完成"
<案件後續>
·涉事科技公司於2025年3月申請破產
·b站用戶暗室微光賬號已注銷
·專家稱該公寓異常現象或與地下水位變化有關
·點擊訂閱獲取更多都市詭案→
喜歡詭案密檔請大家收藏:詭案密檔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