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音頻:老式收音機調頻的電流聲,混著輪椅碾過地板的吱呀聲)
"歡迎來到《詭案密檔》,我是探幽。現在您聽到的,是網友銀發未央在‘鬆鶴延年養老院’做護工時錄製的環境音。她說這裡的老人會在淩晨三點集體消失,而院長辦公室的保險櫃裡,鎖著七十年前入住者的體檢報告"
引子:被篡改的死亡證明
護工林小棠推開202室房門的瞬間,消毒水味裡混著檀香灰的焦糊氣。93歲的周阿婆正用炭筆在牆上畫符咒,那些扭曲的圖騰像極了x光片裡的血管脈絡。"他們要來了。"老人突然抓住她的手腕,指甲在皮膚上刻出帶血的卍字符,"記住,死亡登記表上的年齡都是假的。"
床頭櫃的相框突然砸落,泛黃的照片裡是二十年前的養老院開業典禮。林小棠瞳孔驟縮——站在c位剪彩的銀發院長,與今日在電梯裡擦肩而過的模樣分毫不差。
一、晝夜錯位的療養院
我作為社會調查員潛入鬆鶴院的第一晚,就發現了時空悖論。子夜巡房時,301室的王爺爺正在用放大鏡研讀《自然》期刊最新論文,他布滿老年斑的手指精準劃過量子物理公式,床頭電子鐘顯示著1998年4月23日。而據檔案記載,這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早在五年前就喪失了閱讀能力。
更詭異的是三樓西側走廊。白天這裡是康複訓練室,擺放著智能步態分析儀和vr認知訓練艙,但每到淩晨兩點十七分,整麵牆會滲出暗紅色黏液,浮現出1943年的繁體字病曆檔案。那些記載著"返童現象"的牛皮紙頁上,都蓋著"永生計劃第三階段"的鋼印。
二、血肉溫床裡的寄生者
在地下二層禁止進入的spa療養區,我偷拍到顛覆認知的畫麵。79歲的李奶奶浸泡在生物凝膠艙內,衰老的皮膚像蛇類蛻皮般片片剝落,露出下方嬰孩般鮮嫩的肌理。培養液中漂浮著無數米粒大小的黑色蟲卵,每當有蟲體鑽入她新生的血管,床頭的生理監測儀上代表端粒長度的數值就跳漲一截。
"他們是自願的。"院長在暗處幽幽開口。他摘掉金絲眼鏡,露出虹膜上機械結構的紋路:"我們用線粒體共生技術讓宿主與渦蟲基因融合,這些朝生暮死的蟲子不斷重置宿主細胞年齡,代價是每月需要新鮮腦垂體液維持共生平衡。"他身後的冷櫃裡,整齊碼放著貼有入住者編號的琥珀色藥劑。
三、時間置換祭壇
祭壇藏在屋頂陽光房的玻璃穹頂之下。每逢朔月之夜,九個穿壽衣的老人會圍坐在日晷狀裝置周圍,他們乾癟的胸腔裡伸出螢藍色神經束,與中央的青銅渾天儀相連。當北鬥七星移動到特定角度時,裝置會撕開時空裂縫,我看到1943年的日軍實驗室裡,年輕版的院長正將瀕死戰俘推進培養艙。
"這不是殺戮,是生命的循環。"院長舉起裝有我dna樣本的試管,背後浮現出數百個懸浮在營養液中的克隆體。從昭和時代的軍裝到現代西裝,每個克隆體的太陽穴都嵌著微型特斯拉線圈:"每當宿主軀體瀕臨崩潰,我們就通過量子糾纏進行意識轉移,而養老院的‘老人們’,不過是培育新容器的溫床。"
尾聲:被循環的飼育者
當我掙紮著按下直播終端的警報鍵時,院長將針尖刺入我的頸動脈。視野模糊前,我看到202室的周阿婆站在監控死角,用炭筆在窗玻璃上疾書:"快去找1998年4月23日的《自然》期刊第147頁"
(音頻切換成忙音,繼而傳出類似昆蟲鞘翅摩擦的高頻噪音)
"以上就是銀發未央留下的全部資料。我們聯絡鬆鶴院時,對方稱該員工因擅自給老人服用致幻藥物已被辭退。但值得玩味的是,民政係統顯示這家養老院始建於2005年,而我們在耶魯大學1943年的《東亞生物實驗記錄》縮微膠卷裡,發現了與屋頂祭壇完全相同的裝置設計圖"
喜歡詭案密檔請大家收藏:詭案密檔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