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洗澡、海邊遊泳:
女主角去男主角家路上,忽然下雨,就到男主角家浴室洗澡,並換上男主角妹妹的衣服。
去海邊遊泳,女主角穿泳衣見男主角,會不好意思。
海灘:女主角穿泳裝,男主角癡迷的看。女主角問怎麼樣,男主角說很可愛。想兩人獨處,但是朋友們也來了。教對方遊泳,沙灘曬太陽,沙灘排球,劃小木船,潑水,追逐玩鬨,買冷飲,劈西瓜,沙子做雕塑。腳抽筋了,從水裡扶起來,就抱在一起了。晚上在海灘放煙花。
(4)
夏日祭、過年:
在日本,夏日祭是每年夏天夜晚舉辦的集市和花火(煙花)晚會,女孩們穿著浴衣(和服)和木屐。集市小攤上,不僅有各種燒烤和糖糕,還有套環、撈金魚等遊戲。
夏日祭是約會的好機會。男女主角在人群中走散了,男主角以防止再走散為由,趁機牽上了女主角的手。
新年,在神社:投幣,搖鈴,祈願,抽簽算命,看吉凶。
過年神社抽簽,凶,人生處於低點,以後就會逐漸好轉,往高處走。把簽掛在樹上化解凶。
節日有慶典活動,可以參加。
(5)
吃飯:
男主角自己一個人在家時,才懶得做飯呢,經常吃泡麵,或簡單做碗稀飯。而女主角到男主角家,就會幫男主角做飯,而且做的好吃、豐盛。男主角月底沒生活費了,除了吃泡麵,也沒有彆的選擇。女主角的到來,使餓了幾天的男主角,終於吃頓飽飯了。
男主角的肚子咕咕的叫,到了吃飯的時間了,餓扁了喔。
做飯前,兩人一起去買菜。這來去的路上,可以說很多話,還可以遇到一些事情。到了菜市場,挑選菜也是可寫的劇情。
女主角不知道男主角不愛吃什麼,就擅自決定做飯,結果男主角不愛吃,女主角道歉。有些菜是女主角第一次做,結果沒做好。
男主角嫌女主角做的飯或零食(巧克力、點心)難吃,猶豫吃不吃,女主角看男主角不吃,就說“難道要我喂你嗎?”
中午的時候,男主角和女主角一起在教學樓頂的長凳上吃飯。由其中一人去食堂買飯,另一人在樓頂等著。有時候去晚了或買的人多,就沒買到對方要求買的食物。
有時候,求彆人事情,就要請對方吃午飯,給對方買飯。
中午吃飯的時候,有同學帶自己做的食物。但可能不好吃,男主角找個借口就離開了。同學問是不是嫌我做的不好吃,男主角不好意思說,就說自己還有彆的事要忙。同學說自己明明努力學了,但還是做的有些差。男主角安慰同學,一直期待著你做的東西。
另一個同學也讓男主角品嘗她做的食物,並問怎麼樣,能打幾分。男主角看著做糊了的餅乾,不好意思說難吃,就說好吃。同學聽了很高興,就讓男主角再吃一個。男主角不願意吃,同學看出果然不好吃。男主角又安慰的說,隻是味道太獨特了而已。另一個同學讓男主角說真實感受,男主角說很難吃,同學抱怨男主角這是欺負她。
女二號的朋友開了一家餐館,女二號就去學廚藝,好給男主角做出好吃的飯。
男主角先到一家飯做的很好吃的餐館,買食物,中午學校吃飯時,給女主角吃。女主角覺得非常好吃,男主角就可以問女主角想不想去吃,女主角當然想。這樣男主角就有理由約女主角去那家餐館吃飯。故事可以加一點曲折,女主角不好意思,於是沒有立即同意,隻是說“我考慮一下。”男主角給女主角在那家餐廳約會的時間和地址,女主角後來還是心動的去了。
男配角到餐館吃飯,隻要一杯咖啡,然後坐一下午。店長也不好意思趕他走,就說“如果你能多點一些東西,我會非常感謝你的。”男配角自知理虧,就點了一些彆的東西,店長說“我可沒有強迫你點餐喔。”
可以自己選擇菜單上的食物,也可以問店長推薦的食物,吃完後要誇獎店長做的好吃。
飯上可以用番茄醬寫字。
主角的朋友在一家店裡吃到好東西,就帶給其他同學吃,然後其他同學也想去那家店裡吃。
路上小吃吃的太多了,正餐卻吃不下了。
吃東西先吃什麼,或先吃哪一部分。把喜歡的東西留到最後再吃,還是先吃。
好吃的飯多做一點,留著下頓吃,或當便當帶學校吃。
大家一起帶各自的便當吃飯,比較誰做的好吃。
(6)
送禮:
情人節,有女生在男主角抽屜裡,放了巧克力。
情人節,男主角收了一大堆禮,而男主角的朋友什麼也沒收到,很鬱悶。
女主角第一次給男主角送禮,不好意思送。等鼓起勇氣去送時,卻看見女二號在送,女主角就沒去送。再次鼓起勇氣去送時,還沒走到男主角跟前,男主角就被朋友急事叫走了。
男主角要給女主角送禮,最好問一下女主角的朋友,女主角喜歡什麼。
送禮要知道對方的心思,送對方心裡真正想要的東西。
買不來而隻能通過比賽獲得的東西,或獨一無二的東西,意義更好。
男主角第一次給女主角買禮物,女主角不要意思要,就說:我真的可以收下嗎,或說收下真的沒關係嗎。男主角說:已經送給你了,就是你的東西了。然後女主角道謝。接著,男主角問:喜不喜歡,或合不合適。女主角回答:很喜歡,或嗯,並說好開心。
給對方送禮物時,先讓對方猜,並且給對方提示。結果對方理解錯提示,猜錯了,還以為要給荒唐的禮物。
【第4節】
(1)
人生谘詢、受啟發:
如果是不清楚情況,或缺少相關知識、方法,而導致的人生迷茫。人生谘詢的對象應是知道情況,或擁有相關知識、方法的人。如果自己沒能力做到,為了得到幫助,而人生谘詢,那麼人生谘詢的對象應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
男主角追求女主角,可以谘詢女主角的朋友。
男主角或女主角沒有戀愛經驗,而男配角和女配角戀愛已久,男主角或女主角就學習他們、模仿他們、請教他們。
青少年缺少人生經驗,需要學習、指導、啟發。
男主角和女主角看了同樣的電視節目或書籍,學到了同樣的示愛方法,但是男主角使用對象是女主角,而女主角使用對象是男二號。
(2)
小秘密、掉東西:
男主角的小秘密:男主角寫關於他和女主角的愛情故事,還畫成漫畫,女主角不知道這事,甚至不知道男主角愛她。所以男主角這些東西,不能讓女主角看到。差點被女主角看到,就是刺激的驚險戲。最後還是沒小心被女主角看到了。
男主角手機上有男主角和女二號的親密合影,不能讓女主角看到。
秘密原本是不會說的,但是主角的朋友一興奮或一驚奇,就順帶把秘密也說出來了。
兩人沒小心碰到一起,男主角碰掉了女主角的東西。女主角不知道就走了,男主角撿起來,看到了女主角的小秘密。兩人要碰到一起,往往彼此都比較匆忙。男主角急著進門,女主角急著出門,就容易碰到一起。樓道拐角處,兩人也容易碰到一起。
幾個人一起聚會,大家先走了,最後一個走的人,發現誰掉了東西,然後就猜想和送還。
(3)
委婉說話:
男主角不好意思表白,就說喜歡一個女孩,不指名道姓。並詢問女主角:如果你是那個女孩,會怎麼做。
約會不好意思直說,女主角就說買了票,本想跟彆人去,但彆人有事去不成了,票扔了又可惜,就和男主角一起去。
不好意思明說,就說假如、如果。
(4)
試探,設局考驗:
不了解對方(例如新來的人),可以設下一些事情,來試探對方。
女主角的朋友設計試探男主角的人品。
女二號看男主角對她關心減少了,故意假裝說自己愛上彆的男孩,還跟那個男孩很親密了,想刺激男主角愛她。
男主角和女二號親密的時候,女主角找人假裝男朋友來刺激男主角,看男主角的反應。
察言觀色:不知道是誰,就故意說刺激他的話,看誰起反應。例如正在吃飯時,說了這話,受刺激的人,忽然停下筷子。
(5)
沒看到、裝作不認識:
餐廳或圖書館,男主角的朋友發現女主角就坐在男主角身後,而男主角沒發現。男主角的朋友就故意問男主角是否喜歡女主角。
男主角做活動,穿動物套裝,或校園祭鬼屋穿幽靈套裝。女主角從他身邊走過,不知道那就是男主角,還在跟人談論男主角。
配角問主角,喜歡甲老師,還是乙老師。剛好乙老師站在配角身後,主角看見了,趕緊說喜歡乙老師。配角就笑話主角,並說乙老師的不好,被乙老師拿書敲頭。然後乙老師反省自己,並學習甲老師。
女主角和朋友們在一起聚會,如果身邊帶著男主角,就會被當做戀愛,女主角會不好意思。於是讓男主角坐到一旁,裝作不認識。
(6)
一些物品:
禮物:
女主角專門為男主角做的餅乾,謊稱做的太多了,想分給男主角一點。又怕同學們看見,就到樓後送。
日本中學的早期習俗,男生畢業後,把校服第二個紐扣給女生留作紀念,因為第二個紐扣最靠近心臟的位置。
過去的習俗中,冬天時,女生給男生織圍巾。雖然現在圍巾都是買,甚至都不戴圍巾了,但是女主角親手一針一線為男主角織的圍巾,代表了心意,男主角很喜歡。
剛買的東西,連續好幾天都在興奮的擺弄這個東西,嘗試功能。
愛情信物:
相合之石:一塊美麗的石頭,沿s曲線,切成兩塊,彼此能相互吻合。男主角一塊,女主角一塊。
《水雲間》的梅花簪,象征著梅若鴻。這個簪子的上一任主人,又有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
情侶的一對的物品:
男主角看女主角買了件衣服,是情侶裝中的一套,於是男主角就買了另一套。或看見女主角買了毛巾,是情侶毛巾中的一件,男主角就買了相匹配的另一件。體育課(需要毛巾擦汗)時,故意把毛巾搭在女主角毛巾旁邊。
車:
有車的朋友,可以帶著沒車的男主角四處玩,尤其是那些公交車難以到達的地方。
男主角有自行車,也能帶著女主角四處玩。但是上坡路的時候,會騎得很費勁,女主角下來幫忙推車。
男主角沒車,大家一起出去玩,坐的是男二號的車,男主角不願意坐,就自己騎著自行車,跟在男二號的車後麵。
女主角開車技術還不熟練,沒小心撞到了陌生的男主角,於是就要到醫院照顧男主角,從而和男主角相識與相愛。
坐車看書忘了環境,或睡著了,坐過了站。
引導物:
男主角的寵物跑了(例如小狗被大狗驚嚇而跑走),男主角追著寵物,就到了女主角家。
男主角是畫家,畫被風吹跑了,男主角追著畫,就誤入了女主角家。
傘:
放學忽然下雨,女主角沒帶傘,男主角就趁機打傘送女主角回家。
女二號故意說沒帶傘,想讓男主角打傘送她回家。
忽然下雨,女主角沒帶傘,男主角跑去給女主角送傘,或給其他重要的人送傘。
男女主角打一把傘,男主角肩膀淋濕了,女主角讓男主角靠近一點。
酒:
男主角喝了酒,變得有膽量向女主角表白。
喝了酒才有勇氣做平時沒勇氣做的決定。
男主角女主角女二號,因為吃醋,心情不好而喝酒。
酒醉後,就把心裡話說出來了。
男主角喝醉了酒,睡著了,被大家化成女裝。
老師和學生喝醉後,忘了身份差彆,像朋友一樣,暢所欲言。
朋友們一起到郊外度假,晚上喝醉鑽進彆人被窩了。
頭發:
男主角開玩笑說女主角頭發亂了,女主角急忙說“哪裡?”男主角假裝幫女主角捋順後麵的頭發,其實是想摸一摸女主角的頭發。
男主角說女主角的頭發留的太長了,女主角說就是因為小時候男主角說喜歡長頭發的女孩,所以女主角才一直把頭發留長了。
男主角和女主角坐在長登上,男主角閒著,就擺弄女主角的頭發,把女主角的頭發卷在手指上轉圈圈。女主角抱怨不想把頭發弄成一卷一卷的。
(7)
女主角問男主角喜歡她哪一點,男主角覺得愛情不需要理由,哪一點都喜歡。
女主角故意問男主角如果你會擔心我嗎?男主角說當然會擔心,女主角說好高興喔。女主角看到男主角關心她,就會感到高興。
女生在窗邊撩起頭發,就有一股香氣飄過來。女生走後,屋子裡還留下那股香味,一股迷人的味道。女主角到男主角家,一聞味道,就知道剛才女二號來過,那是女二號特有的香水味。
女生談論生活技巧、家務技巧、做飯技巧。
女生談論換個發型,談論化妝打扮。
書包上掛吊墜,比較誰的好看,掛什麼好看。
兩人書包碰到一起,書包上的吊墜纏到一起了。
學校的舞會,女生為此打扮的很漂亮。
(8)
女主角父母離婚後,常會夢見自己小時候和父母在一起,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場麵。
周末早晨,男女主角一起到家門口的小公園,和鄰居們一起做廣播體操,小廣場放著廣播體操的音樂。運動完後,男女主角一起去小公園路邊的早餐攤吃早餐。
男主角在女主角家,並非隻是在玩,畢竟周末也是有作業的,女主角的父母會讓他們先寫完作業再玩。男主角對女主角說:不會的可以問我。女主角也不是不會,而是覺得寫作業枯燥。
天熱的時候,男主角在女主角家玩,女主角會給男主角切一些西瓜。西瓜是夏天的標誌,給炎熱中的人帶來清爽。
男主角的妹妹和女主角關係好,女主角有些事會告訴男主角的妹妹。例如男主角和女主角鬨矛盾了,女主角告訴了男主角的妹妹,男主角的妹妹去找男主角,告知誤會。
男女主角玩的晚了,男主角就可以為女主角安全為由,送女主角回家,這樣就有一路說話的機會了。
女主角主動提出讓男主角什麼時間到什麼地方去接她。女主角問可以來接我嗎?女主角不確定的話,就會問“你會來吧?”男主角開玩笑的說“不過有個條件。”女主角問什麼條件,男主角說“就是你不準遲到喔。”女主角說“我才不會像你一樣睡到中午呢。我一定會在約定時間到的。”
男主角:那我們去哪呢?女主角:還沒想好,我覺得隻要能看見你,和你在一起,就滿足了,無論去哪都可以。
女主角要參加什麼活動,男主角說要加油喔,女主角說如果那天你能來,我就一定能加油。
男主角和女主角常去後山廢棄的木屋或教堂,年久失修,感覺屋子快要塌了。那裡很安靜,是隻屬於男女主角的地方。
關係好了,稱呼也會改變,由全名到名字。
喜歡動物的人,上學路上,明明對貓過敏,還要去摸貓,甚至還被貓咬了一口。
教室裡,女主角不在時,追求女主角的男二號,喜歡坐在女主角的座位上,還說桌子上有女主角留下的香味,這讓男主角不悅。男主角不在時,追求男主角的女二號喜歡坐在男主角的座位上,還把整個臉都貼在男主角的桌子上。
男孩在女孩麵前很緊張的時候,心跳加速,甚至緊張到幾乎不敢呼吸,腦子空白,不知道說什麼,甚至因一時緊張而說了荒誕的、錯亂的話語。
妹妹喜歡的布偶娃娃,但是在夾娃娃機裡,幾次都夾不到。
天氣忽然變熱了,還穿著厚衣服。或者天氣忽然變冷了,還穿著薄衣服
快過節了、快放假了,心情就好。
談論畢業後做什麼。
吹豎笛,一個人吹的不好,就看著另一個人吹。
眼鏡沒小心弄碎了。
沒計劃好,零花錢很快就沒了。被很多方麵吸引,而花了錢。
街上撈金魚遊戲,撈上金魚,就要好好養。
打掃整理屋子時,看到很多年前的東西,有了回憶和感慨。
看了好看的動漫,連發型和衣服都模仿動漫角色。
冬天靜電大。
冬天流感,導致請假在家,或活動不能參加了。
(9)
一個開發商買下了兩座島,並把兩座島建造成完全一樣的樣子,就連裡麵的街道名、商店名、學校名都完全一樣。可惜一個島在北半球,另一個島在南半球。開發商是一對雙胞胎,他們希望世上有完全一樣的事物。後來這對雙胞胎中的一個人,去了北島,另一個人,去了南島。
男主角在網上認識了島上的女主角,他們以為彼此在同一個島上。女二號在網上認識了島上的男二號,他們也以為彼此在一個島上。此後他們約定,在小島的中心廣場見麵。其實男主角在廣場見到的是女二號,女主角在廣場見到的是男二號。彼此在一起久了之後,逐漸發現了問題,後來才明白還有另一座一樣的島。於是他們去了該去的島,見到了該見的人。
或者,男主角的父親是開發商的人。男主角本來住在北半球的島,男主角父親和女主角父親有矛盾,男主角的父親不希望男主角和女主角在一起,但男主角不聽。後來,男主角的父親被公司調到南半球的島上工作,男主角的父親覺得這正是拆散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機會。男主角的父親說帶男主角出島旅遊,等再回到島上,其實已經是南半球的島了,而男主角不知道。男主角一覺醒來,什麼都沒有變,可是到了教室後,全班同學都變了,女主角也沒有了。男主角開始去搞清事情是怎麼回事。
【第5節】
寫日本人的生活,寫日式風格的小說,就要正確理解日本文化:
(1)
概述:
動漫一般講述青少年的生活。日本人普遍熱愛動漫,並成為日本文化的標誌,說明日本人普遍追求那種單純。
日本和韓國雖然是鄰國,但是文化本質完全不同。日本人普遍喜歡動漫,動漫講述的是青少年的生活,而且男主角不是總裁或富二代,劇情是脫離名利的。但是韓劇講述的都是進入職場後的成年人生活,男主角往往是總裁或富二代,劇情是基於名利的。
日本宅男(常年待在家裡不工作的人)比較多,因為低欲望,金錢和物質對生存的重要感比較薄弱,而且沒有強烈的名利心,所以沒有工作掙錢的動力。還因為喜歡小說、動漫等虛幻的事物,不是活的很現實,也就對現實中的物質需求低了。但根本原因是日本人普遍喜歡動漫,也就意味著日本人普遍喜歡青少年時期的單純情感。
對日本女性的調查采訪中,日本女性擇偶,對男性的收入要求很低,隻要夠基本生活就行了,甚至不打人就行。日本的大多數家庭,男人去工作,女人在家照顧家庭,而不是夫妻雙方都去工作。
為什麼日本很多老人還在工作?日本老年人的退休金在全球算是較高的,足夠用了。這些老年人工作,隻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和事業融為一體。你認為是事業,他們認為是生活。尤其是在自己小店裡乾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事業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在日本,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的程度較高,人與人之間的防範心較低。例如你看日本的街景照片,所有的居民樓窗戶上,都沒有防護網,連一樓都沒有。彆墅外的護牆,建的比人還低,裡麵窗戶上也沒有防護網。
日本人飲食清淡,飯量小,這有助於長壽和智力發揮。相反,麻辣、油膩的飲食,和過飽的飲食,不僅不利於健康長壽,還會影響智力發揮。日本的食物還講求美觀、精致。
日本人說話聲音小,不是因為日本人喜歡安靜,而是因為日語是小口型發音,本身聲音就不大,學過日語的人都知道。日本人說話聲音小,所以日本的公共場所比較安靜。
日本街道乾淨,是因為海邊城市本來就比較乾淨,再加上日本人的衛生習慣和公共意識,街道就更乾淨了。
日本人在屋裡地麵鋪床睡覺,一方麵是傳統文化,另一方麵是因為日本環境很乾淨,可以直接在屋子的地上鋪床。當然現在越來越多的日本人用有床腿的普通床,而不睡在地上了。日本的傳統文化裡,桌子也很低,因為不用凳子,直接坐在地上。冬天的時候,那個桌子下麵是有被子的,裡麵還有爐子,所以叫做被爐,坐在桌子邊可以取暖。
日本的很多公司裡,老板(社長)與員工都在一個大廳裡工作,而不是專門的小屋子辦公室。日本百年曆史的老牌企業很多。
日本街上的商店,晚上關門的時間比較早,休假時間比較多,每周至少會關門休息一天。
日本的絕大多數居民樓,有著沒有窗戶的陽台,每戶門外是公共露天的陽台走道。這與我國的居民樓樣式有明顯區彆,我國的居民樓,每戶門外是樓內樓道,而不是公共露天的陽台走道。
日本的一戶建(二層小彆墅)比較多,所以居民分布比較分散,相當於把人口分布單層攤開了,所占麵積就相對較大。這導致與之配套的生活設施也分散了,例如出門坐公交車就走的比較遠。而我國是高層居民樓,使居民集中在一起,分散度低。因此配套的各種生活設施也隨之集中,例如出門走不遠就是公交車站。在日本大阪,很大的一塊區域裡,都是二層小彆墅。這些彆墅之間是小巷子,公交車也開不進來。出門坐個公交車,要穿過很多條小巷子,走較遠的路,才能到達大馬路的公交車站。如果把這些居民集中到幾十棟高層居民樓的院子裡,公交車站離家的距離,立馬就變得很近了。出了院子,就是大馬路的公交車站。但是那樣做,就沒有大阪傳統的文化生活氣氛了,還是寧可多走點路。
(2)
日本的中學生活:
第一,日本的中學,早上8點到校,8點30分上課,每節課50分鐘,每節課間休息10分鐘。上午共4節課,12點20分上午課結束。吃飯和午休到下午1點。下午1點到2點50分,上兩節課,就放學了。然後打掃半個小時的衛生,就到3點半了。下午3點半到5點半是社團活動,然後回家。一些北方區域的中學,早上9點5分上課,下午3點25分放學。日本的中學沒有晚自習。
第二,日本的中學,每年分三學期。4月開學,第一學期到7月中旬。然後是暑假(7月中旬到9月1日)。第二學期是9月1日到12月下旬。然後是寒假(12月下旬到1月上旬)。第三學期是1月上旬到3月下旬。之後是春假(3月下旬到4月上旬)。高中是3月畢業。
第三,日本的高考分兩次完成。一次是全國高考(共通考試),時間是1月。另一次是所報的大學組織的校內考試,時間是2月到3月。
第四,日本的中學有社團,就是在校的課外活動。需要至少三名成員和一名指導老師,學校才會批準,並給予一間社團活動室。
第五,日本的中學每年有校園祭,就是校園活動節。以班級來劃分,每個班由學生們討論辦什麼活動項目。那一天學校和教室都會被裝點。
第六,日本的中學有學生會,而且學生會的會長有較大的權利,可以組織安排全校活動。
第七,日本的中學,每年在學校門口的街上,由兩隊女生隊列行進,邊走邊吹奏樂器和打鼓,前麵的學生則揮舞著平衡棒,其實就是給學校做宣傳的。
第八,日本中學的學校體育隊,參加全國比賽的時候。學校就會在教學樓上掛著祝福標語,祝願校隊取得成功。
第九,日本學生的校服是製服,側重於美觀,而不是實用。所以每次體育課還要換成運動服,因此日本學校的操場上都有更衣室,而我國的校服就是運動服。
第十,日本的中學一般都有室內體育館。可以打籃球,也可以方便下雨時的體育活動,但更重要的功能是全校師生集體開會和表演活動時用。
第十一,日本一些中學,進到教學樓大廳後,要換鞋,所以大廳裡都是鞋櫃。現在這種模式正在減少。
第十二,日本一些中學,有男校和女校的區分。男校裡都是男生,女校裡都是女生。這種方式也正在減少。
第十三,日本一些中學,有棒球活動,所以學校的圍牆上,支起高高的網子。體育課上,排球也是常見運動。還有一種運動叫躲避球,就是左右兩人向中間的人扔球,中間的人要躲開那個球。女生體育運動還有平衡棒,就是向上扔起一根棒子,然後接住,而且在手裡靈活的轉動。
第十四,日本的運動會結束後,有篝火晚會。大家圍著篝火,拉成圈跳舞。
第十五,日本的運動會有兩人三足的項目,就是把兩個人的腳綁在一起,作為一足,兩人就三足了。每兩人一組,各組之間比賽跑步。
第十六,日本的學生畢業時,會在室內體育館唱畢業歌,然後給老師送花。
第十七,日本的中學(高中)叫做高校,而我國的高校指大學。
第十八,日本的班級不叫一班、二班,而叫a班、b班。而且每年要分班,就是年級上升後,學生在哪個班級,要重新安排,這樣是為了增加學生之間更多的交流。
第十九,日本的語文課叫做國語課,不用語文這個稱呼。
(3)
日本飲食:
日本菜叫做日本料理,側重於清淡和生吃。
主食(米類):
蒸米飯(白飯)、醬汁米飯(蒸好的米飯混合番茄醬等醬汁)、炒米飯。
壽司:海苔片上鋪上一層米飯,用此來卷魚肉等食材。
飯團:把米飯手捏成一團,並在上麵配上一點點菜,或者直接把菜和米飯混合捏成飯團。
茶泡飯:茶水泡米飯。
主食(麵類):
日本人的主食裡,吃米比吃麵多。
拉麵:就是湯麵條。湯底一般是雞骨湯、豬骨(豚骨)湯、海鮮湯(魚湯)。調料是醬油或鹽或味噌。配料是肉片、雞蛋、蔥花、筍乾。烏冬麵也是拉麵的一種,但烏冬麵的麵條比拉麵寬厚、柔軟,湯底更清淡,配料更簡單。此外還有蕎麥麵、炒麵。
餃子,肉包子。
麵包、餅乾、點心。
主菜:
海邊生活,吃魚蝦為主。魚蝦可以生吃、水煮、燒烤、油煎。烤魚是日本人吃的最多的菜。魚類裡,金槍魚、三文魚、鰹魚、青花魚、鰻魚比較常見。生魚片(刺身):沾著調料生吃的魚片。
水煮菜:水煮的豆腐、雞蛋、青菜、西藍花比較常見。做出來是清淡味的,不是麻辣的。
生菜、生西紅柿片、小西紅柿、生黃瓜片、蓮藕片、水果。
炸肉餅:很受歡迎的菜,家常飯、盒飯裡,都常有炸肉餅。炸肉餅裡以炸豬排最為常見,炸豬排是麵粉包裹豬肉切片,進行油煎。
香腸、火腿片。
煮雞蛋、煎雞蛋、蛋卷。
天婦羅:將魚類、蝦類、肉類、蔬菜等食材,外麵包裹麵粉,進行油炸。天婦羅蓋飯比較常見。
咖喱飯:牛肉(也可以用豬肉、雞肉)、土豆為主的咖喱醬汁飯。有時候還會打上一個雞蛋。
青椒炒雞蛋、青椒炒肉絲、麻婆豆腐。
鹹菜(泡菜、白蘿卜)、納豆。
小吃:
章魚小丸子(章魚燒):章魚粉和雞蛋烙出來的丸子。
大阪燒:蔬菜煎餅上搭配醬汁和海鮮。
串燒:顧名思義,就是把肉類等食材用竹簽串起來燒烤。燒鳥是常見的串燒,燒鳥就是燒雞,雞肉切成片穿在簽子上燒烤,然後蘸醬汁吃。
壽喜燒:牛肉火鍋。還有香菇、豆腐等配料。
關東煮:把豆腐類、菇類、蛋類、魚丸、魚餅、蝦等食材,用木簽串起來,放到湯料裡煮。
湯:
味噌湯:黃豆醬倒入湯裡,湯裡還有豆腐和海帶等食材。
普通人的家常飯:
主食:米飯。
主菜:烤魚、炸肉餅,水煮雞蛋或煎雞蛋,水煮豆腐或味噌湯,水煮青菜,生菜和生西紅柿。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