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的。”
“先生。”
兩人互相行禮後,相對坐下。
劉明先是一聲長歎,“唉……”
也忍不住歎息。“唉……”
劉明苦笑著說:“先生可知道,前楚地的變化?”
回答:“正因如此才來見殿下。”
劉明歎了口氣,“我對不起先父與母妃。”
被逗笑又不敢表現出來。這次的楚人之舉,讓所有人措手不及,連地方官報呈的奏折也用極為小心的語言形容,沒有出現“叛亂”之類的字眼,隻用“亂民”。
推測官府或許是等待朝廷態度後再做反應。
“殿下一步如何打算?”
輕聲詢問。
劉明未答,隻是搖頭。此時已不是始帝全盤掌控的時候了。
意識到變化:如果早些時候,始帝必定傾巢而出,血洗一番。但如今不同,他想扶持劉明繼位,且這正是雙方所期待的局麵。
“風平浪靜之下卻掀波瀾,今年真是變幻莫測。”
“殿下勿需過度擔心。您可以起草一份安民書,皇家報社緊急印刷,分發至各處百姓手中。這樣很快可以平息。”
說著便走到案旁,為劉明準備紙張與墨汁。
“莫要歎氣。”
“車到了山頭自然有路,更何況這不見得是壞事。”
“記得將監國的事情寫進文中,懇切言辭表達,不讓民眾給您增加麻煩。”
劉明無奈地放下筆:“先生,就這麼辦了嗎?”
不以為然道:“還能怎樣呢?”
“我們都感到為難,那些六國遺老比我們更難受。”
笑說:“這次事件出其不意,讓人為之頭疼。不過這也是良策之一。”
劉明握起毛筆,開始構思。
望著窗外景致思緒飄蕩。秦、楚之間的恩怨源遠流長,隻有劉明可以調停兩邊矛盾。
忍不住又提醒:“廢除法律中是否包括‘興建祠堂’和‘禁止風俗’?”
“包括這兩條。我考慮改建成‘祭奠罰款百金’,其他照舊;至於淫俗處罰改為五十金文。”
“楚人喜好祭祀,與秦國風俗迥異。奇祠、風俗的定義需要謹慎對待。喜歡祭拜山川日月就讓他們祭祀吧;巫女舞蹈也是他們喜好。又何須因些小事惹怒民眾呢?”
老秦人對於這些新風俗無法理解,但他們喜愛觀看軍演戲法。而在楚人眼中,這是種娛樂。於是苦勸。
決定在海外豐收後的酒水管製一並放寬以示誠意。得到肯定回複後內心舒暢,微笑浮於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