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各家亦各有千秋,我們應當取其所長,避其所短。
融合眾家之長,打造一種以儒家為基石,以法家為棟梁,汲取百家精華的新學說,才能引領大秦走向繁榮昌盛。”
這番話,讓文武百官無不震驚,三觀受到極大的衝擊。
戰國時期,是各家學說競相發展的時代。
但最終,被大秦的法治體係所統一。
法家思想是否已經不再適應現在的大秦,是一個問題。
讀書人們從沒考慮過融合各家學說的優點,創造出一種新的思想來治理國家。
嬴高認為自己已經闡述得很明白了。
環視殿下的眾人,隻見他們眼中都流露出無奈和震驚的神色。
嬴高清楚,此事不能急於求成。
要順應大秦社會的發展,不能立即將後世的治國理念應用到當前的大秦。
否則,這樣做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儘管這種思想隻是簡單的重新融合,但依舊令眾人感到震驚。
對於深入研究過各家學說的文官來說,更是如此。
他們自大秦的統一起,經過十數年的治理,法家理念逐漸顯露出弊端。
二公子一語中的,提出了一番新穎的思想。
朝中百官無不感受到他思想的深邃。
罷黜百家,這一舉措在曆史長河中絕無僅有。
彙集百家精華,鑄就新學派,以此推動大秦的生產力向前發展,開辟一條嶄新的道路。
眾人被嬴高的智慧所折服,久久無人敢說話。
嬴高無奈歎息,看這態勢,即便是一天過去,這些腐儒也未必能有所覺悟。
於是,他帶著夏央、夏鴛直接退朝。
臨走前,特意叮囑陸小曼,邀請李斯等人下午到二公子府上一聚。
他清楚,罷黜百家的舉動,必將遭遇重重阻力。
而這些人全是棟梁之才,必要時需仰賴他們的支持。
不過,他心中已有大致的執行計劃。
嬴高下朝後,直接前往墨菲的府邸。
他想親自看看,墨菲是否真如傳聞,具備才貌雙全的能力。
嬴高離開朝堂很久,眾人才逐漸回神,開始展開激烈討論。
時而情緒激昂,時而沉思不語,接著再次爭論起來。
整個大殿因此變得異常熱鬨。
這種情形,前所未有。
文官們已經很久沒有為一個思想爭論到麵紅耳赤了。
經過一番爭論,大家一致認為,嬴高的思想空前絕後,是神人之策。
這項策略必能名垂青史,讓後人讚歎。
得出結論後,眾人開始討論如何最大化地傳播這一思想,以便更好造福百姓。
儘管如此,法家學說在文官中已根深蒂固。
他們對其他學說的了解微乎其微,甚至找不到一個人能夠清楚闡述諸子百家的思想。
唯一例外的是,董其昌。
這個人,不知何時加入到了爭論之中。
眾人發現他不僅擁有儒家所推崇的學說,還對其他學說的見解獨到,提出了許多新穎觀點。
於是,董其昌迅速成為核心。
大家圍繞著他,聽他辯論。
大家甚至沒發現,這是董其昌第一次在朝堂露麵。
直到陸小曼解釋……
“這位是董其昌,知名大儒,二公子特意留他為大家釋疑,有何不解可向他提問。
今後,他將執行二公子的思想,各位務必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