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二興家卻跟著爺爺回了趟老家,當然這也是二興計劃裡的一部分。
剛好趕在又一季的水稻要種,往年的農忙時候,二興的老爸都會趕過去幫忙。
沒有辦法,如今的王美芬這一輩隻有她和二姨、三姨年紀最大,且均已成了家。
四姨雖然有了對象,尚未出嫁,但家裡僅靠她一個人,可伺候不了10畝的水稻。
雖然老五,也就是二興的大舅初中後就不念書了,可以幫上忙,但兩個人顯然是遠遠乾不過來的。
二興的姥爺有很嚴重的風濕病,是下不了田的,姥姥又是裹小腳的那代人,走路都需要扶牆或拄杖持杆,根本無法參與家庭中繁重的勞動。
所以,楊運喜每年在農忙的時候,都要請假趕去幫忙。
一家人,三輛自行車,其中一輛還是頭天晚上現借的。
王傳文自己騎一輛,楊運喜載著大興,王美芬馱著二興,將近百裡路,即使一大早就起程了,趕到時也到了上午十一點多。
因為有二十多裡地的山路,好在天氣晴好,不然趕上泥濘的路,就得下車推著走,下午一點趕到都算快的。
也正是這個原因,二興家除了楊運喜,基本上隻在年初二回來一趟,廠子裡請假並不容易。
三姨一家已經到了,她們家現在也是倆孩子,大的才三歲,小的一歲。
不過夫家距離機車廠雖然很近,但回老家不用繞一個大圈子,路程還節省了一半,回來一趟用不了多長時間。
三姨夫馬東是大東郊鋼鐵廠的工人,每個禮拜隻能回家一次,這一次卻也趕過來了。
這家人跟二興家走得很近,馬東由於也是工人的緣故,跟楊運喜很談得來,一年裡總有好幾次見麵的機會。
相較而言,還在路上的二姨一家走動的就少了,因為她們家在吊頂子山附近的另一個山區,前兩年才通了路,而且並不是柏油馬路,一遇雨雪天,簡直寸步難行。
不過二姨家的兩個孩子,跟大興二興玩得好,尤其是大興,跟他們家的老大鐵柱子關係賊好,往年不是他來大興家住一段時間,就是大興去二姨家待上一兩個月。
上一世即使二姨四十幾歲就過世了,但大興和鐵柱子一直走動著,除了年齡差不多,還在於脾氣性格也很像。
二興下了自行車,就衝進了姥爺的院子裡,他最喜歡姥姥了,因為姥姥跟她公公王傳文一樣,老愛藏一點兒好吃的專門留給他。
鐵柱子則比他懂事多了,不僅知道忙大人提東西,也很有禮貌,跟所有人打過招呼後才跟大興在一起嘀嘀咕咕。
他之所以比爸媽早來了,是因為平時就在姥爺家住著呢。
大舅兩腿泥的從田裡趕回來,不住腳地忙著端茶倒水,他和姥爺家的所有人一樣,都對楊運喜感情很深。
不僅是因為楊運喜是往老家跑得最勤的那一個女胥,還在於他老實本分的性格幾乎不會說瞎話,有一就是一,待人也叫一個實誠。
前世即使王美芬95年就去世了,但他每一年的農忙還會過來,大舅也仍舊一年兩次給二興家送大米,二興家也一如既往地每一年初二必到姥爺家。
直到楊運喜2010年故去之前,大舅幾乎承包了二興家全年的大米消耗。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