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高閣佬年齡也確實不小了,那這個要求朕就準允了。”
“至於你的一切待遇,照常保留。”
“你可以走了。”
朱厚熜自然不會挽留高拱,甚至還催促著讓他趕緊離開。
聽到此話。
高拱如釋重負,忍不住看了一眼倒在地上的徐階的屍首,連忙擦著額頭上的冷汗,快步走出了宮殿大門。
大明中後期的這幾個時代,每次肅清朝堂,朝堂之中站立著的文武百官,至少得少個一半以上。
這也印證了如今大明已經發展到了怎樣的情形。
找幾個好官就如同屎裡掏金子一樣。
但至少如今剩下來的官員,都是可堪重用的。
隨後,
朱厚熜便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將張居正任命為新一任內閣首輔大臣。
並且將海瑞從南京調過來進入內閣。
雖然這小子很氣人,但確實是這一朝最為清正廉潔的官員了,最主要的是頭鐵,啥都敢乾。
更何況朱厚熜隻是來這個時空上一次潮而已。
以後折磨的都是自己的那個兒子朱載坖。
如今的大明朝武備方麵也較為鬆弛。
武將一脈時常遭到文官集團的打壓和彈劾。
諸多皇帝相互商議之下。
也是有意將武勳一脈再次的扶持起來,同樣也能夠製衡一下文官集團,不能再讓他們一家獨大了。
太極宮。
諸位皇帝再次聚到一起,開始商議起國事。
“戚繼光抗倭有功,咱覺得應該給他封個侯爵,”朱元璋率先說道。
而對於戚繼光的爵位封賞,眾人也是沒有任何異議的。
無論是在戰功方麵,還是在民眾的聲望方麵,戚繼光都足以擔得起封侯之位。
“俞大猷也是個可堪重任的武將,在沿海地區和戚將軍一起對抗倭寇英勇殺敵,朕認為給他封個伯爵也沒問題,”朱載坖看著手中有關於沿海戰事的奏章,顯然是對於這位叫俞大猷的武將很是滿意。
“葉先生,您覺得這俞大猷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