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山了七次才將所需木頭都砍下來,下坡很容易,滾著就下來了,可翻山頭,還得一起抬。裡正專門又抽出一組人過來幫忙,就這樣,還花了一天時間,才將木頭送到山下。
不但人累,牲畜也累。裡正家和老趙家兩輛牛車和1輛馬車每天不停地往返於村西和村東,將燒好的磚、修整好的木頭運到村口,高強度的作業將喂養它們的田征心疼得要死。
過幾天還要耕地,實在怕它們忙不過來,索性又去買了2頭牛回來,輪換著乾活,也能歇歇。
牲畜還能停下來喘口氣,可人卻不能。
一處的地基3天就做好了,一做好,另一組就開始砌磚,等木頭都運到了村口,伐木頭的那組也加入到了壘牆的行列。
中午來小吃攤換吃食的人越來越多,老太太帶著小花和雲朵,每天得熬一大鍋出來。乾活的人勞動強度大,再不補充點油水,是真頂不住。
新莊營的房子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時,趙家莊也開始忙著秋收。
玉米和大豆是套種的,雖然被洪水淹了,但排水及時,一畝田地竟也種出了兩畝的收益。雖然年景不好,但也算是獲得了大豐收,跟風操作的村民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更彆說紅薯了,個頭大,數量還多,雖然遭了水災,但也竟然比以前年景好的時候的收成還好。
今年還不用交稅糧,收獲的玉米和紅薯就能讓全家人一年不挨餓,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感到幸福的?
新莊營的人看著那一板車一板車往家拉的糧食很是眼熱,他們手裡大多沒有銀錢,買不起。為了避免偷盜猖獗,於是我便從趙家莊村民手裡買過來,讓新莊營的村民拿工分來換,還可以賒賬,用工分抵。一個工分換2斤玉米、1斤紅薯和半斤豆子,還是很合適的。
一時間,趁著秋收,糧食剛下來,新莊營的人都來換了。趙家莊的人得了銀錢,新莊營的人得了糧食,而我則是得了免費勞力,一舉三得,皆大歡喜。
秋收忙完後,又要開始耕地種麥子。現在村裡有4頭牛,地很快就耕完了。人們嘗到了甜頭,都等著看老趙家的麥子怎麼種。
老爺子等家裡的地一耕完,也迫不及待的問:“老二媳婦啊,這種麥子有啥好法子不?”
我撓撓頭:“爹,這種麥子無非是選種、澆水、除草、施肥啥的,實在是沒啥好法子。”好像聽說過人工授粉能夠提高產量,可我也不會啊。
“唉,是我太貪心了。”
當老趙家按照以前種植方式將麥種種下後,觀望的村民這才死了心,不甘的將麥子種了下去。
裡正和老爺子他們不但要看顧蓋房子,還要安排地裡的活計,天天忙的連軸轉。
老太太抱怨道:“自從當了族長後,你真是一天也沒個閒著的時候。自己忙還不算,拉著大栓他們跟你一塊忙。瞧瞧,孩子們最近都瘦了。”
老爺子邊抽煙袋邊說:“這不是正好趕上了嗎?等忙過這一陣,就清閒了。”
河灣村新分下來的田地,有主的都收了,連同秸稈都拉回去當柴火了。主家不在了的,也被偷得隻剩稈了。
裡正和老爺子倆人一合計,不行統一砍了,都拉回來,放在村東讓大家當柴火燒,於是新莊營的老弱婦孺又跟著牛車去村邊乾活掙工分。
終於將地裡清理乾淨後,倆人又商量著給新莊營的村民分地的事。
這天,裡正來老趙家串門時,神情看起來有些落寞。
老爺子問道:“怎麼了,這是,又有什麼煩心事?”
“唉,你說,身為一個莊稼人,沒能力侍弄土地,說出來,是不是也挺心酸的?”
二栓打趣道:“叔,怎麼還發上感慨了?誰沒能力了?”
“還不是那些人。我去給他們說分地的事,本還想著照顧點那些家裡條件不好的,能給分的近些就分的近些。可誰知你們猜,他們說啥?”
“說啥了?”
“沒能力種,家裡啥也沒有,還不如拿工分換糧食呢?竟不想要,即便有能力的也在猶豫,說是沒錢買種子,種了明年還得交糧稅,收成還不知道怎麼樣呢?”
老四媳婦接話道:“要是我,我也不種,不但花錢還費力氣,又不是隻靠種地才能換口吃的,還可以來二嫂這裡拿工分抵啊。尤其是那些個家裡沒有壯勞力的,比方說紀先生那一家,老的老,傻的傻,你讓他們起早貪黑地去種地,那地裡估計最後就隻剩雜草了?”
老太太誇獎道:“想不到你還有這見識?”
老四媳婦不好意思說:“爹現在是族長,我不得也跟著一起進步嗎?”
老爺子歎氣說:“地分給他們種,確實浪費了。可這是衙門規定的,咱們能有什麼辦法?”
看眾人緊鎖眉頭,我想了想說道:“咱們不如在新莊營實行集體經營,土地所有權還是歸他們所有,不過大家共同經營使用權。簡單點說,就是田地明麵上分給他們,但大家一起種,一起收,一起交稅糧,剩下的再分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