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變暖,冰雪消融,我的肚子也一天天鼓起來,不再孕吐,能吃能睡,這感覺與之前相比簡直不要太舒服。
有了精神,平時除了教導一下孩子們,我也寫寫畫畫,想想小學堂和福利院怎麼建設比較好,哪兒還需要再完善完善,小學堂以後怎麼安排,甚至是村子以後怎麼發展。彆看一直坐著,可大腦每天都在高速運轉,趁著現在狀態比較好,得好好盤算盤算。沒有思路了,我就四處走走,還能一口氣走到村西的娘家轉一圈。
前兩天,二哥專門回來過一趟,正式宣布了二嫂有喜的消息。大哥激動的不行,連說家裡添人進口,是爹娘在天之靈保佑,還拉著二哥去墳上燒紙,告訴爹娘這接二連三的喜訊。
當土壤完全解凍後,貓了一冬的人們再也待不住了,紛紛走出家門,過來詢問什麼時候能上工?
天氣太冷,冬天又無事可做,沒有活計,老太太便停止了大鍋菜的供應。吃慣了葷腥的人們沒有了來源,從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冬天窩在家裡,天天稀粥鹹菜,嘴巴早就淡出鳥來。
連紀先生都跑過來詢問,他什麼時候過來上課。家裡存糧不多,三張嘴等著吃飯,不做工就沒有工分,連平常的吃食用品都換不到,更彆說蓋房子還欠了一屁股債呢?
我借機將趙竟成的打算跟他說了一下:“等小學堂修建好後,準備聘請你來當先生,束修還按照之前的標準,一人一個月10文,不過這錢,我得抽一半,隻能一個人頭給你5文,畢竟修學堂我可是要花不少錢的。”
看紀先生一副欲言又止,皺著眉頭很為難的樣子,我又繼續說道:“當然,這錢確實少了點,可村子裡就這情況,各家也都不富裕,拿不出太多束修。不過我可以承諾,您上一天課,工分照舊算,這就相當於您做一份工,掙兩份收入,你看這個提議怎麼樣?”
一份工,兩份收入,去哪兒找這麼好的事?紀先生聽後立馬轉憂為喜:“可以,可以,多謝夫人照顧我,這個情,老朽領了。有什麼條件,你直接說,我一並答應你。”
“村裡這些孩子以後能考上狀元的如同鳳毛麟角,更多需要的是謀生技能。我希望先生能轉變一下教習方式,教學內容往實用方麵靠攏。這是我參照鎮上的書院,按照村裡的實際情況,製定的學習計劃和上課安排,您看一下,有什麼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紀先生接過我遞給他的兩張紙,字是用炭筆寫的,一筆一劃看著很是幼稚。
但紀先生卻看了很長時間:“夫人這私塾辦得真是良苦用心啊!上午開設練功和識字,下午開設讀書和算術,竟隔兩天還有一次勞動,為什麼隻有六天的課程。”
“我想著七天作為一個周期,上六天休息一天,你覺得怎麼樣?”
“這想法真是彆出心裁,鎮上的書院也隻是旬假,10天一休,你這6天一休?還有這勞動,真是聞所未聞。我聽說京城的武學和太學,也隻是武學教授兵法和武藝,太學教授四書五經和六藝,即便是宗學也沒有教授勞動的,你這勞動課指的是什麼?”
“畢竟都是莊稼人,基本的種植知識是要學習的。我準備請一些種田好手進行講解,或是直接去地裡參加實踐,這個不拘泥什麼內容,什麼形式,也可能是養殖或是生產,技多不壓身,我希望村裡這些孩子學有所長,以後都能各憑本事吃飯。”
“夫人真是大義之舉啊,老朽佩服。您出錢又出力,怎麼安排,您做主,我沒意見。”
“多謝紀先生支持,那就這麼說定了。小學堂會先行修建,裡正也得去村裡統計人數,麻煩先生再多等待些時日。”
不管是不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緣故,隻要紀先生不反對,這事就推行順利。我還真怕他是個老學究,看不上我這些旁門左道呢?
晚上,裡正過來串門商議開春後的事項時,問道:“二栓媳婦啊,新莊營的村民這幾天可天天問我,土壤都解凍了,他們什麼時候開始上工。我也想問問,小學堂和福利院,你想怎麼蓋?”
“裡正叔,我都想好了,小學堂蓋兩排5間房,臨街和南邊的民房蓋成一樣,便利店也按照這個模式,這樣整齊劃一。”
我將畫好的草圖遞給他,中間一個院,後麵一個院,東南角設置出入口,向北為過道,一直通向後院的後門,茅房設置在後院的西北角。
老爺子插話道:“你那什麼便利店,名字叫著怪怪的,不好聽,還不如叫小吃攤呢?”
“爹,那不如叫便利坊吧,畢竟我這店鋪可不止設置小吃攤,還往外賣東西呢?”
老太太說:“便利坊好,我覺得這個比便利店的名好聽。”
“娘,那不如福利院也改成福利坊,這樣比較統一。”
“我看行。”
裡正又問:“那這個福利坊你想蓋成什麼樣的?也蓋成兩排嗎?”
“不蓋兩排,我準備蓋成封閉的四合院,前院停馬車,後院種菜,你看,就是這樣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