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河灣村的小學堂_穿越悲慘生活之得過且過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穿越悲慘生活之得過且過 > 第222章 河灣村的小學堂

第222章 河灣村的小學堂(1 / 1)

在春天播種希望的,不止田地和養殖場,還有小學堂。

正式掛匾這天,除了趙家莊和辛莊營,連上灣、下灣的村民們都來了,幾乎整個河灣村全體出動,即便家裡沒有適齡男娃的也過來看熱鬨,可見前些日子裡正入戶宣傳得很到位。

這可是村裡孩子們上得起的學堂。隻要年齡在6歲到15歲之間,長學、短學都可以,不但教練拳、識字,還教算術和勞動,而且一個月隻收10文。

由於小學堂辦得很有特色,即便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也舍得節衣縮食送孩子過來,況且現在10文錢對於村裡人來說,也不是難事,多給養殖場送些草料就能掙出來。

還有那不明白的直打聽:“聽裡正說,還教種地,是真的不?”

“是,連種果樹、蔬菜什麼的都讓有經驗的人給講解,還講怎麼養牲畜和家禽,我們小學堂就是要培養孩子們知識和實際應用的能力。”

有那不相信的還一直問:“一個月真的隻收10文嗎?這樣的本事可沒人願意傳授?”

“隻要10文,師傅在地裡手把手的教,很值得的。”

還有那有疑問的:“真教算賬嗎?我們家小子15了,要是學會了算賬,明年是不是可以去鎮上當小夥計了?”

“能不能去鎮上當小夥計我不敢保證,不過,學會了算術,起碼以後就能幫家裡算賬了。”

之所以將算術作為教學重點,主要是感覺這小村莊非常落後、閉塞。就拿買雞蛋來說,我可算見識到老太太收雞蛋的情形,一人遞出2文錢,一人撿出一個雞蛋。要是直接給她十文,便算不出要給5個雞蛋來。村裡銀錢流通隻認銅板,導致每次發工錢,都得拎著沉甸甸的銅錢,讓我深受其害。

匾額掛上後,正式招生就開始了,報名工作是在小學堂的院內進行的,紀先生負責登記,裡正負責收錢和核對。看著帶孩子前來報名的人絡繹不絕,紀先生很滿意,連回答家長的問詢都不厭其煩,多一個孩子就意味著多一份收入。

陳師傅卻不關心招生情況,他又不分錢,不過我答應每月給他100文當做徒弟們的孝敬錢,雖然不多,也夠他喝喝小酒了。

經過半年的訓練,現在小安他們的拳法打的像模像樣,可見陳師傅很是用心,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好像除了過年,一天也沒懈怠過。我決定每個季節換季的衣服也給準備兩套,他一個人,生活的保障更重要。

我又對他說:“給你安排在了第一節課,知道你喜歡早上練拳。我不指望你把他們教成什麼高手,隻要強身健體就行。所以,無論什麼形式,帶著他們去跑山也好,安排他們打沙袋也好,隻要能鍛煉身體就行,強度彆太大,不要影響他們下麵的課程。”

陳師傅點點頭:“知道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不過要是有好苗子,能不能重點教習。”

“當然可以,要是有天賦的,你就跟我說,我也會重點扶持的。”

經過兩天的時間,整個河灣村有84名適齡男孩前來報名,無一遺漏。按照年齡段,分了3個班,根據知識接收程度的差異,又給這3個班分彆製定教學計劃。小班的孩子以啟蒙為主,大班的孩子以實踐為主。

我反複跟紀先生強調:“我不指望能教出幾個秀才出來,隻要他們日後能懂禮、識字、記賬即可,最好學有所用。如若真有天賦不錯的,村裡定會大力資助,還可以送到鎮上去讀書。”

士農工商,人們普遍都認為算術科目是商人學的,等次低級。所以這古代的私塾,隻有一門課,就是語文,講的是四書五經,不管理沒理解,隻管死記硬背。可隻會寫兩篇文章,或會作幾首詩,實在用處不大。古人的根深蒂固,我不得不反複叮囑,以免他教著教著,又跑偏了。

專門去鎮上的書肆根據紀先生的要求淘換了些《三字經》之類的簡單書籍,都是手抄本,一本就幾文錢。又去墨齋,批發了些次等的筆紙,雖然粗糙些,但勝在便宜。放到便利坊的雜貨鋪售賣,薄利多銷,也小賺了一筆。

開學第一天,召開全體會,讓孩子們搬著凳子都坐在院裡。紀先生先帶著學子們給聖人畫像磕了一個,又和陳師傅一起受了拜,算是正式入學了。

裡正作為名譽院長,最先發言,讓大家好好學習,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

老爺子作為副院長也講了兩句,讓大家在學堂裡聽先生的話。

陳師傅給學子們練了套拳法,叮囑大家以後要勤學苦練。

紀先生說得就比較多了,從儒家經典到詩詞歌賦,從文字訓詁到曆史典故,講的口若懸河,頭頭是道,猶如璀璨星辰,照亮著大家的心智。看來紀先生這人,學識還是很淵博的,怪不得趙竟成說他教導村裡的孩子們綽綽有餘。

在學堂裡,我希望孩子們不僅能學到知識,掌握技能,還要學會如何做人、如何處事。

於是便邀請了解甲歸田的李伯給大家以講故事的名義,講述一下邊關將士的艱苦,敵人的凶殘和戰鬥的慘烈,就當給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便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我作為執行院長,最後總結,讓大家以後有什麼事情都可以直接來找我。

河灣村的小學堂就這樣成立了,彆看它隻是一個小小的私塾,但卻如搖籃一般,懷揣著大家對未來的期望,承載著大家美好的夢想。這也是村裡人對教育重視之旅的起點,從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雖然隻是村子裡辦得學堂,不過每年的招生季,總是門庭若市,周邊三村五裡的都來報名。日後也確實培養了不少優秀的人才,湧現出了很多傑出的學子,有文人墨客,有武將英雄,有官員政客,也有商賈巨擘,他們用自己的才華和智慧書寫著人生的華章,見證了國家的繁榮與昌盛。這些自然是後話。

學堂真是塑造靈魂、開啟智慧的地方,很好地詮釋了教育的真諦,就是推動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

喜歡穿越悲慘生活之得過且過請大家收藏:穿越悲慘生活之得過且過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被逼為妾?轉身踹渣男,登後位! 二次曆程 鑒昭行 供桌通古今,靠閨蜜囤貨養家開掛了! 揚名四海 鬥羅:我,收徒就變強! 神話學院 聽懂毛茸茸說話,我成禦獸第一人 饑荒!前夫一家餓肚腸,我有係統黃金萬兩 滿門忠烈被抄家,我直入陸地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