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三天_從流民開始武道通神_思兔閱讀 

第17章 三天(1 / 2)

諸少年願意聽,孟淵和吳長生還不時捧哏,聶延年越講越起勁,扯起武夫了這一途徑的起始變化。

古時天災不斷,精怪作亂,人族在一次次的反抗中,逐漸摸索出了武夫這一條途徑,並逐漸完善進階之法。

而且從古至今,大小王朝,起家者九成都是武夫出身。

及至道家、儒家興盛,而後還出了個佛家釋門。

各家修補各家學說,也互相融合,都各出機杼,走出了各家的進階之法。

不過三教起起伏伏,有盛有衰,就像如今的慶國,就是尊儒崇道貶佛。

武者以武立身,更看重修煉自身,不似儒家養什麼浩然氣,也不似道家什麼性命皆修。

因著這般,若是論武力,同品階之內,武夫往往是最強的。一旦被近了身,甚至能瞬殺另外途徑的同階,乃至於越階斬殺。

有長處,自然也有短處。如人家會術法,有神通,而武夫往往隻能靠一柄刀劍行事。

當然,這些大都低品之間的優劣對比,至於高品是何風景,聶延年說他也不知道。

扯完舊典故,聶延年這才說起武夫的入品之路。

武夫有上中下三天的說法,下天有三十三天,中天有三十三天,上天有三十三天。

總計九十九天,也常常被武夫稱為九十九道竅穴。

釋家和道家兩教中也汲取了武夫上中下三天的說法,衍化出自己的理論,如釋家有昨今明三天之論,道家有三十三重天之說。

下天的三十三道竅穴在皮肉之中,位置早定。

四肢各四個,軀乾上十六個,頭上一個,總計三十三個。

中三十三天在筋骨臟腑之中,其多寡分布跟下三十三天一樣。

至於上三十三天,聶延年卻未多講。

開竅穴便能修出真氣。而真氣是武夫勁力之源,遊走與上中下三天之中,是故開上中下三天是為武夫途徑的基礎。

乃至於一些高深功夫的法門,也需以此為基。

開的竅穴越多,體內血氣流動無礙,氣力更大,反應更快,同時真氣搬運便也愈加迅捷。

九十九個竅穴相連就像河道。河道越多,越寬廣,承載的精氣也就越多,調動起來也就越方便。

比方說,一個人的氣力,就像是河流中承載的大船,河道越寬廣,水流越多,就能承載更大的船,相應的氣力便愈威猛。

九品圓滿需全開下三十三天,八品圓滿是全開中三十三天,七品則是全開上三十三天。

七**品不脫凡人的範疇,但卻是武夫之基。一旦全開竅穴,便能見天高海闊,那又是另一道風景了。

入品便是開下三十三竅穴中的一處。

這一步往往是最為耗時,說難又不難。通常就是淬體軀體,再以聶延年所傳的鬆緊之道,慢慢就能開啟。也有以藥浴洗身,配合某種法門的。

一旦開啟一處竅穴,便能以點成線,快速開啟下一竅穴。比方手臂上的竅穴,先從手心,至手腕,然後往上,繼而全身。

若是勤奮些,尋常人三五年內便能全開下天的三十三處竅穴;天資出眾的,往往一年,甚或更短時間便能全開。

當然,凡事做不得準,指不定就在某處竅穴卡住了。或是疏懶太過,那也是沒進境的。

不過開一處竅穴便有一分好處,開頭頂竅穴能使人精力旺盛,心思清明。開四肢的能使力氣更大更穩,開軀乾的則能使耐力更增,擅長力。

至於先開何處竅穴,並無定論。

有人先攻頭頂,有人先開四肢,有人先開軀乾,主要是因地製宜,或是彆的緣故。

正經大門派和有久遠傳承的都是先開頭頂竅穴。

而某些船幫、藥幫,要撐船登山,騰高跳遠,需下盤有力,是故先開下兩肢,再開雙臂。

至於外麵的一些武館,那更是五花八門。

也因著如此隨便,世人雖推崇儒釋道,可沒跟腳的人都大都選武夫這條路。隻因入門易,見效快,氣力增長後不管做什麼,都有好處。

“你們看那些農人、纖夫,他們不比你們還能熬?可開竅穴的沒幾個,這就是有無法門的緣故。抱樁養元功動作雖簡單,可重要是吐納之法,是存想之法,但就這一層窗戶紙,要沒人指點,那些人就一輩子摸不透,參不明。”



最新小说: 鬥羅V:退婚你提的,我走後你哭什麼? 手撕僵屍,玄學大佬成頂流護身符 被逼為妾?轉身踹渣男,登後位! 二次曆程 鑒昭行 供桌通古今,靠閨蜜囤貨養家開掛了! 揚名四海 鬥羅:我,收徒就變強! 神話學院 聽懂毛茸茸說話,我成禦獸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