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安排的農業任務很繁忙。
哪怕打仗了,各項生產也不能停止。而春夏交替正是耕地播種的好時節。
潮濕的陰雨天剛過去,天空終於放晴了。眾多農民便抓緊時間乾活,來往種作,笑容滿麵。
隨著黑鐵一方的大敗,河穀軍勝利的消息也傳遍了整個豐饒城的居住點:
“河穀戰士強勢出擊,粉碎敵軍八十萬!”
這是文藝點的說法。
民間說法是羅曼狠狠踢了所有黑鐵貴族的屁股,把他們打的嗷嗷叫,一眾老爺抱頭鼠竄,被攆的屁滾尿流——那些蠢蛋就喜歡聽這個。
就是數字有點誇張,四路軍隊加起來都沒八十萬。
但羅曼不管這個,你們氣勢洶洶號稱百萬大軍壓境,數數有多少人回去了。
他還少算了呢。
大肆宣揚己方勝利能增強民眾的自信,穩定社會內部——細算起來,宋朝對外戰爭其實是正戰績。
這場戰爭波及極大,羅曼抽調了數千名民兵,當做預備隊,在關鍵時候投入戰場,人員調動瞞不住彆人,早就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氛圍,所有領民也都在關注此事。
戰爭的勝負和他們的未來息息相關,一旦他們的老爺戰敗,意味著這片世外桃源毀於一旦,豺狼虎豹一擁而入。
好在,領主的軍隊沒有讓戰火燒到本土。
得知勝利消息後,不放心的農民又從各種消息渠道知道外患無憂,這才放心搞生產,準備跪在這裡當一輩子的農奴。
就這,多少人想跪還沒這門路呢!
農民地位很低,群體龐大,在農業社會是天然韭菜。
貴族騎士不種地,土地又不會憑空長出糧食,他們收割的就是農民的勞動成果。
黑鐵大地稅收極重,十收其七的貴族都算菩薩心腸,更有甚者十收**,此類情況絕不罕見。
而羅曼僅要五成稅收,以當前時代的眼光來看,疑似有點非人類。
更何況,這五成糧食並非過去的五成,而是增產後的五成。
稍微懂經濟賬的人都清楚,月入五千和月入一萬,雙方能享受到的生活質量差距不是兩倍,而是三五倍。
羅曼帶來的農業改革普及後,豐饒城的土地畝產從不足百斤,提升到接近兩百斤,現在一畝地種出了過去三畝地的糧食——僅有少數土地的畝產在百斤徘徊。
產量是頗為低下,但落到農民手裡的糧食,一畝地的收入卻高達五十斤!
沉甸甸、實打實的五十斤!
農民都是窮鬼,沒油水可榨,羅曼也沒想過要榨窮鬼的錢。
其他項款也一並免除!
例如種子、農具、牲畜,都是免費發放使用。
他是在搞史無前例的集體大生產,如果摳摳搜搜,還怎麼把這項運動搞得如火如荼?
羅曼重視糧食安全,可以說重視到了魔怔的程度。
他來這片土地的第一年就是自己種地,到處找資源,生怕出現糧食危機。
但他不反感藏糧於民。
對於一個政治實體的最高領袖來說,農民有糧,就等於羅曼有糧。
最直觀的結果,就是農民在嘗到甜頭後——他們大多數人都種了一兩年的地,在踏足這片土地後,就沒人再餓過肚子,勞動態度都很熱情。
家裡有糧,肚裡有糧,領主武德充沛,安全感爆棚,還有什麼不滿的?
羅曼用了兩天時間,檢查了耕種情況以及建設進度。
然後他又去了冰與火之關。
此關隘是燒水激石,鑿穿山體,但工程浩大,羅曼動用千人,日夜搗騰。
數月過去,也就鑿出了三分之一的進度。
羅曼問監工隊長:“今年能鑿穿嗎?”
“殿下!我拿性命擔保!”監工信誓旦旦的說道。
此人並非奧萊,而是新提拔出來的一位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