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知道戰爭的本質是什麼。
自古以來,戰爭比的就是戰略物資的生產和投送能力。
物資投入不用多說,馬車和火車的運輸力不是一個檔次的,調動起來也不是同級彆的。
但羅曼沒本事鋪設軌道,也造不了蒸汽機。就算他能,沒有五六年功夫,這些東西也是鋪不出去的,況且要耗費他極大的時間精力。
羅曼清楚的意識到,他這兩座城市、二十多萬人口,仍處在農業社會的階段,大多數人隻有種地蓋房的能力,尚不具備進入初級工業階段的基礎。
他能領先同時期的貴族國王,是因為進行了軍隊改革,重新設計了統治製度,給出先進技術,不斷提高人均生產力。
古典時期,箭杆兵器的生產是長期過程,要好些年的持續產出,才能堆積出一場戰爭所需物資,消耗品用完了就沒了,包括糧食也是,不可能加快生產速度。
而羅曼這邊,更高的糧食畝產量,效率更高的生產流程,這就賦予河穀強大的持續作戰能力。
河穀的造血能力超級快,上一批箭矢還沒用完,下一批就製造出來了。
不過,運輸力太低,就算生產再多,運不出去也白搭,沒法支持對外作戰。
在人類發展曆史中,哪怕是到了現代社會,水運也是最廉價、最便利的運輸途徑。
有這些船,羅曼就不用再依靠過去從海盜那邊收購的幾十艘破爛長船了——那些長船的運輸力隻能拿來做生意,不能進行軍事行動,哪天船底漏水都正常。
妮麗兒為了這些新船也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完全是偷著發育。
黑鐵大地局勢動蕩,諸多勢力夾雜在海盜和教廷的撕扯中,左伏右倒。哪怕海堡是獨立領地也無法獨善其身,外界有謠言說妮麗兒和河穀關係曖昧,這直接引來了教廷敵視,隻是他們主力在北方戰線,一直騰不出手。
而且海堡也不是那麼好欺負的,好歹是一片大領地,三麵環海,易守難攻。
妮麗兒大門一關,閉門造船,誰也不愛,暫時能堅持下去。
之所以說暫時,是因為海堡人現在天天吃海鮮魚類,嚴重缺乏碳水和脂肪。
這一點辦法都沒有。
今年大旱非同尋常,大地乾燥到冒煙,僅有兩場不起眼的秋季小雨,到了冬季又迎來了大雪,各地全都遭殃,貴族都要勒緊褲腰帶,糧食是買不到了。
羅曼這邊倒是囤積了大量糧草,糧倉充足,但運不過去也沒辦法。
隻能再苦一苦妮麗兒。
海堡並非沒有好處,羅曼答應會激活更多的海堡血脈,讓這股遠古秘力重回海堡,恢複昔日景象。
羅曼對此毫不排斥。
反正都是使徒,培養深海者不失為另一種選擇。
作為天命,羅曼能從更高維度提高使徒能力,或是提高麵板屬性,或是磨煉戰鬥本能,或是傳授技能法術。
羅曼學法術的初衷就是學銀月法術,組建銀月騎士。
但實際上,就算不是銀月騎士,羅曼的使徒們也是能掌握法術的。
如果資源足夠,羅曼可以將他所有的使徒都打造成全身板甲、精通近戰和遠程的殺戮兵器。
就算資源不足,他也可以選擇性的傳授某些實用法術,用來賦予使徒更強的機動性和功能性。
這才是羅曼敢和諸神騎士作鬥爭的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