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崢看太爺自傳的時候還有些不解。
你說太爺為了支持抗戰,把家產捐了還情有可原。
可爺爺接手太爺留下的產業這幾十年來,守著這道神奇的“門”怎麼也沒能給家裡掙下偌大的家產,給他們這些嗷嗷待哺的後代子孫留下潑天的富貴呢,未免也太不爭氣了!
可是等看完爺爺的自傳後趙崢就更無語了,兩位老人受見識所限在發現這道“門”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竟然不是通過這道“門”搞錢,而是覺得美帝亡我之心不死。
他們先後兩代根紅苗正的黨員,要替祖國守好這道特殊的“邊境”,以防美帝國主義通過這道“門”打過來了,所以一直以來格外的小心低調。
你說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門”上交國家,派大軍反攻美帝腹地?
這不是前些年,國家實力一直沒能趕超美帝,為了國家發展組織又一直呼籲要忍辱負重嘛。
既然不能反攻美帝腹地,那麼冒著風險把“門”交上去弊大於利,畢竟內部也有壞人啊,還有那些敵特什麼的,一旦走漏風聲被美帝發現自家有“後門”,那祖國不是危險了麼?
所以這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最好是爛在父子兩人的肚子裡,堅決不能被第三個人知道!
當然了,順手薅帝國主義羊毛的事情還是可以乾乾的,估計家裡出現的那些老相機什麼的就是這麼來的。
而不能大張旗鼓的給自家謀福利,就隻能把重心放在了門對麵,特彆是爺爺是在那個特殊時期接手的“家產”,平時那叫一個謹小慎微,也就是開放之後膽子才大一點。
而在門對麵就不用這麼小心了,爺爺這個在山裡當了一輩子老農民的老實人,對土地愛的那叫一個深沉,掙錢、買地、種地、掙錢、買地、種地……陷入死循環了都!
看完了太爺手稿和爺爺日記的趙崢,隻能說薑還是老的辣。
這些文字,對門的存在和門對麵的事情,全篇用的都是隱喻。
看過的人,隻能說懂的都懂,不懂的看了也不懂,難怪收拾爺爺遺物的老媽,一點都沒發現異常。
要不是趙崢先發現的門再反過來調查信息,打死他也看不出來這裡麵有什麼秘密!
弄清了來龍去脈,趙崢拿著那盒鑰匙,再度去了門對麵的鏡像屋。
用鑰匙挨個試開了木製古宅的門,發現屋內的布置其實已經很現代化了,甚至能看到絕大多數電器都是國產的品牌。
畢竟眾所周知,近些年國內各種電器的發展相當驚人,相同標準的同類商品在國內和阿美,單論價格的話可能要相差十倍甚至十幾倍,掌握著雙魚昆侖鏡這種空間穿梭寶物的爺爺,傻了才會在阿美本土購買電器。
倒不是說缺這點小錢,而是用十分之一的價格,享受相同甚至更高品質的國內產品,它不香麼?
由於很久都沒住人了,所以屋子的狀態雖然保持的很好,但是家裡的家具卻已經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