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姓籛諱鏗,乃是帝顓頊的玄孫。殷末之時,他已七百六十七歲,卻依舊不見衰老之態。彭祖年少時便喜好恬靜,對世間事務毫不關心,不追逐名譽,也不刻意修飾車服,唯獨將養生治身之事視為重中之重。
殷王聽聞他的大名,任命他為大夫。但彭祖常常稱病閒居,不參與政事。他精通補導之術,服用水桂雲母粉麋角散,故而容顏常少。彭祖性情沉穩持重,從不輕易自稱有道,也不做那些詭惑變化、鬼怪靈異之事,始終保持著一種窈然無為的狀態。他很少周遊四方,即便出行也常常獨自前往,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就算有人刻意守候,也總是不見他的蹤影。彭祖雖有車馬,卻常常不乘坐,有時數百日,有時數十日,他外出都不帶資糧,回到家中,飲食起居卻與常人無異。
彭祖常常閉氣內息,從清晨到中午,然後端坐著,擦拭眼睛,按摩身體,舐唇咽唾,服氣數十次,才起身行走、談笑。倘若身體感到疲倦不適,他便會通過導引閉氣之法,來攻克病患。他心中存想身體的各個部位,從頭部九竅、五臟四肢,直至毛發,都一一觀照,仿佛能感覺到體內有氣如雲般運行,從鼻口直達十指末梢,不多時,身體便恢複了和暢。
殷王親自前往向他問訊,彭祖卻不輕易傳授。殷王前後贈送給他數萬金的珍玩,彭祖都一一接受,然後用來撫恤貧賤之人,自己卻不留分毫。
又有一位采女,也年少得道,知曉養性之方,年已二百七十歲,看上去卻如同五六十歲。殷王將她安置在掖庭,為她建造華屋紫閣,用金玉裝飾。之後,殷王讓采女乘坐輜軿,前往向彭祖問道。采女到達後,行再拜之禮,請教延年益壽之法。
彭祖說:“若想舉形登天,上補仙官,應當使用金丹,這是九召太一白日升天的方法。但此道極為高深宏大,並非君王所能做到。其次,應當愛養精神,服用草藥,也可以長生。隻是不能役使鬼神,乘虛飛行。倘若不了解男女交接之道,縱然服藥也無益處。能領悟陰陽之意,便可以推知其中的奧秘,這並非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又何必奇怪發問呢?我是遺腹子,三歲時就失去了母親,又遭遇犬戎之亂,在西域流離了一百多年。再加上年少時福分淺薄,先後喪了四十九位妻子,失去了五十四位兒子,屢次遭受憂患,使得和氣折傷,肌膚失去光澤,榮衛焦枯,恐怕難以度過此生。我所聽聞的養生之道也很淺薄,不足以宣揚。大宛山有一位青精先生,傳言他已千歲,麵色卻如童子,步行一日能超過五百裡,既能終年不食,也能一日進食九次,你們真的可以去請教他。”
采女問道:“敢問青精先生是何種仙人呢?”
彭祖回答:“他隻是得道之人,並非仙人。仙人有的能聳身入雲,無翅而飛;有的能駕龍乘雲,登上天階;有的能化為鳥獸,在青雲中遨遊;有的能潛行江海,翱翔於名山之間;有的食用元氣,有的茹食芝草;有的出入人間卻不被人察覺,有的隱匿身形讓人無法看見。他們麵生異骨,體有奇毛,大多喜好幽深偏僻之地,不與世俗之人交往。然而,這些仙人雖有不死之壽,卻遠離人情,摒棄榮樂,就如同雀化為蛤,雉化為蜃,失去了本真,守著異氣。以我的愚見,並不希望如此。入道之人應當食用甘美之物,穿著輕麗之衣,通曉陰陽之事,身處官位。做到骨節堅強,顏色和澤,老而不衰,延年久視,長久地生活在世間。寒冷、溫熱、風濕不能傷害,鬼神眾精不敢侵犯,五兵百蟲無法近身,嗔怒、喜悅、詆毀、讚譽都不能成為負累,這才是最為可貴的。人稟受元氣,即便不知方術,隻要養護得當,通常也能活到一百二十歲。若達不到這個年齡,便是受到了傷害。稍微知曉一些養生之道,便可以活到二百四十歲。再進一步修煉,可活到四百八十歲。若能窮儘養生之理,便可以不死,隻是成不了仙人罷了。養壽之道,不過是莫要傷害自己罷了。冬天溫暖,夏天涼爽,不失四時之和,這是為了讓身體舒適;擁有美色淑資,享受幽閒娛樂,卻不被思欲所迷惑,這是為了通神;車服威儀,知足無求,這是為了專一誌向;八音五色,用以愉悅視聽,這是為了引導心靈。凡此種種,都是為了養壽,但若不能斟酌適宜,反而會加速禍患的到來。古代的至人,擔心下等資質的人,不懂得這些事宜,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所以斷絕了這些可能導致傷害的源頭。因此有上士彆床,中士異被的說法,服用百裹藥物,不如獨自安臥。五音會使人耳聾,五味會使人口味敗壞。倘若能夠節製宣揚,使其適宜恰當,抑揚通塞,便不會減損壽命,反而能從中受益。凡此之類,就如同水火,使用過度,反而會造成危害。若不知經脈損傷,血氣不足,內理空疏,髓腦不實,身體便已先患病。所以才會被外物所侵犯,因氣寒酒色而引發疾病。若身體本就充實,又怎會生病呢?遠思強記會傷人,憂喜悲哀會傷人,喜樂過度會傷人,忿怒不解會傷人,汲汲於所願會傷人,陰陽不順會傷人。傷人的因素有這麼多種,卻唯獨隻在房中之事上加以戒備,這難道不令人疑惑嗎?男女相互成就,就如同天地相生,所以神氣導養,能使人不失其和。天地有交接之道,所以沒有終竟之限;人若失去交接之道,便會有傷殘之期。能避開眾多傷害之事,掌握陰陽之術,便是不死之道。天地晝分而夜合,一年三百六十次交合,精氣和合,所以能生產萬物而無窮無儘。人若能效法天地,便可以長存。其次是服氣,若得其道,邪氣便不得侵入,這是治身的根本要訣。其餘的吐納導引之術,以及念體中萬神、含影守形之事,共有一千七百餘條,還有四時首向、責己謝過、臥起早晏之法,這些都並非真正的大道,隻能用來教導初學者,使其端正自身。人若能受精養體,服氣煉形,萬神自然會守護其本真,否則,榮衛就會枯悴,萬神也會自行離去,隻留下悲思。人若求道,不專注於根本,卻追逐末節,聽到至理名言卻不能相信,看到簡約扼要的書籍,便認為淺薄,而不儘心服誦,像那些太清北神中經之類的,隻會讓自己疲憊不堪,至死也毫無益處,這難道不悲哀嗎?再者,人苦於事務繁多,很少能棄世獨往。對於那些山居穴處的人,用道教導他們,他們最終也無法踐行,這並非仁人之意。隻要知曉房中閉氣之法,節製思慮,適度飲食,便可得道。我的先師最初著有《九都》《節解》《指教》《韜形》《隱守》《無為》《開明》《四極》《九靈》等諸經,共一萬三千首,這是為了給那些剛剛踏入道之大門的人指引方向。”
采女將這些要點一一牢記,回去後傳授給殷王,殷王嘗試之後,果然有效。
殷王得到彭祖之術後,屢次想要將其秘藏。於是下令國中,有膽敢傳播彭祖之道的人,一律誅殺。他甚至還想加害彭祖,以斷絕此道的流傳。彭祖得知後,悄然離去,不知所蹤。七十多年後,有人在流沙之國的西邊見到了他。殷王並未始終踐行彭祖之術,卻也活到了三百歲,且氣力強壯,如同五十歲之人。後來,殷王因貪戀鄭女的妖淫,失去了正道,最終死去。世間傳言彭祖之道會殺人,其實是因為殷王禁止傳播的緣故。後來,有一位黃山君,修習彭祖之術,數百歲時依然容顏年少。彭祖離去後,黃山君追論他的言論,將其整理成《彭祖經》。
喜歡古代奇事錄請大家收藏:古代奇事錄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