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遊戲開發物語》
故事的劇情非常簡單。
講述了一個遊戲設計公司,從籍籍無名一路向上發展的故事。
而遊戲的玩法就更是簡單了。
玩家作為一家遊戲公司的老板,製定公司的發展方針,敲定遊戲設計的企劃,過程中再決定是否尋找外包團隊合作,以及是否進行廣告宣發,最終上架發售看市場反應,以及尾聲的市場評價,獲獎情況。
通過這麼一個大係列循環往複,來從中賺取資金,然後一步步研發更精良的遊戲。
額外的資金也可以選擇培養員工,讓他們經驗豐富之後,可以縮短遊戲製作的過程。
整體來說,就是一個很普通的經營模擬類遊戲。
在如今藍星遊戲市場的百花齊放之下。
這款遊戲是真正意義上的從設定,到畫質,到玩法,都很普通。
刻晉手裡還有的是比這個更好的遊戲。
無論是大作係列的生化危機,美末,鬼泣,黑魂,大表哥,2077,最終幻想,怪物獵人,博德之門等等。
亦或是體育競技類的極限國度,2k係列,fifa/nba係列。
還有賽車類的極品飛車,地平線係列。
即時策略類的遊戲,文明係列,還有大名鼎鼎,梗比遊戲本身還要火的群星steris.
實在想撈金了,《地下城與勇士》作為2d橫版格鬥類網遊在賺錢這一塊也從來沒怕過誰。
以及,小製作但同樣精品的潛水員戴夫、魔女之家、傳送門、泰拉瑞亞、艾迪芬奇的記憶。
刻晉有太多的選擇可以做了。
退一萬步來說。
如果實在不挑食的話,原神啟動也不是不可以。
但刻晉仍舊在一眾可以拿得出手的遊戲中。
選擇了這款,看起來實在平凡至極的遊戲。
然後開啟了他正式場合下的最後一場直播。
最開始,刻晉把公司的名稱命名為【頭號大玩家】
公司啟動資金僅有1000塊。
而且公司的員工也僅有兩人。
刻晉將兩名隨機生成的員工名字,更改成了「刻雨」,以及「苟徹樺」
員工一共有企劃、文案、運營、音樂、繪畫、編程五個大選項。
名為刻雨的員工,繪畫這方麵的天賦初始加分很高。
而苟徹樺的運營加分項很高。
製作第一款遊戲的時候,公司解鎖的類彆不算多。
僅有養成、益智、棋盤、卡牌等幾個選項。
以及小分類的標簽,如【尋寶】、【機器人】、【裁判】、【忍者】、【文明】等等。
每個題材與標簽的選擇不同,製作的經費也不一樣。
刻晉選擇了養成題材+【文明】標簽。
然後在開發主機這一欄上,選擇了pc端。
確認製作遊戲後。
畫麵中,兩個像素畫風的員工便開始坐在電腦前不斷拍打鍵盤。
遊戲製作進度的表格,也在下方的進度條一欄顯示。
從0%到100%,即完成製作。
除此之外,還有【趣味性】、【獨創性】、【畫麵】、【作曲】四個參考維度。
這四個維度,都會影響到遊戲的銷量。
維度數值越高,未來賣出爆款的概率就越大。
等製作進度到了40%之後,就會彈出提示框,提醒玩家可以開始選擇繪畫製作人,來設計插圖與人設了。
然後詢問玩家需要選擇誰來進行相關製作。
刻晉則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刻雨。
雖然在遊戲中,刻雨的繪畫水平數值不是很高,隻有30幾點,相較於苟徹樺的個位數算是能看。
可對比起那些外包團隊,從幾十到上百,甚至到三四百的繪畫數值。
就顯得有些不夠看了。
但刻晉還是果斷選擇刻雨。
鎖下的那一刻。
直播間忽然升起了禮物特效。
【用戶‘小雨滴兒’送出一發火箭!】
一看到送禮物的人的id,彈幕們紛紛興奮了。
“蛙趣!老婆好!”
“雨寶,嘿嘿,我的雨寶!”
“這不是巧了嗎,老婆跟大舅哥都在啊,這下不得不刷點禮物,就當見麵禮了。/壞笑/壞笑”
“隻能說是親生兄妹沒錯了,當哥哥的玩遊戲都這麼堅定選擇自己的妹妹,這感情是真好啊。”
“慕了,神仙一般的兄妹感情,不像我家那位妹妹,每天都喜歡拿腳踹我,還讓我幫她洗內褲,格外喜歡搶我吃過一口的東西,真的煩。”
“樓上的哥們,我勸你小心點你妹妹,我隻能說有問題,再多的就不方便展開講了。”
刻晉一眼掃過彈幕,澄清道。
“大家不要誤會,選刻雨是因為,她免費,其他外包成員太貴了。如果有更好的我肯定不要刻雨。”
說著,他還把鼠標移動到了金幣一欄上,證明自己現在的確請不起更好的人才。
話音剛落,原本還在窺屏的刻雨實在繃不住了。
直接公屏打字。
“主播能麻煩把我火箭退一下嗎,我刷錯了,蟹蟹。”
看著兄妹兩人互相‘攻擊’,惹得直播間的彈幕又密集翻滾了一輪。
而在敲定刻雨擔任畫師之後,新遊戲的四維屬性欄,【畫麵】那一塊的屬性開始小幅度提升。
整個遊戲開發過程有條不紊的自動前進著。
但中途也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
譬如,隔壁遊戲廠商推出了新款遊戲機的發布會。
該遊戲機一經問世,受到廣大玩家好評,市場占有率紛紛上漲。
導致,原本占比50%市場的pc,縮水到了隻剩30%的市場占有率。
而刻晉此時開發的就是pc遊戲,這意外事件導致遊戲還沒研發出來,能賺的錢就已經肉眼可見的損失了一截。
這一段內容倒是讓觀看直播的水友們,對整個遊戲行業的情況了解的更多了一些。
“啊,原來發新機型會對市麵上其他主機造成銷量影響啊……”
“我還以為隻要做出來遊戲就能賺錢呢,沒想到這遊戲還是個貼近現實規律的遊戲?”
“按照刻寶的遊戲設計風格來看的話,這遊戲雖然在遊戲製作環節簡化了很多,但內容肯定偏真實向。”
彈幕們七嘴八舌暢聊的時候。
遊戲研發進度已經達到80%,此時又會再次跳出選擇框。
提示玩家已經進入了作曲階段,讓玩家選擇相應的作曲人。
還是老規矩,刻雨跟苟徹樺因為是自家員工,所以免費。
請外包團隊的話,就需要支付相應的價格。
不過第一款遊戲已經掏空了【頭號大玩家】的所有開支。
因此沒錢請貴的,作曲仍舊由刻雨承擔。
直到進度終於拉到100%的時候,彈出了可以發售上架的提示。
不過在遊戲製作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bug問題。
需要耗費時間來進行修複。
當然,也可以無視bug直接上架,不過會帶來一定的負麵口碑影響。
刻晉選擇修複了bug,然後將遊戲的名稱直接命名為【物種起源】
當看到這個名字出現的那一刻。
直播間的彈幕如恍然般,密密麻麻開始滾動。
“霧草!物!”
“這不是頭號玩家的第一款遊戲嗎?”
“壞了,不對勁……”
“時隔兩年,帶來了一款小遊戲,然後遊戲本身就是在教玩家如何製作遊戲……然後公司的名字還叫頭號大玩家,員工的名稱也跟現實對得上,現在第一款遊戲還叫【物種起源】……我懂了!刻寶這是在暗示以前的遊戲都會再出一遍重置版!”
“……怎麼想都不是重置版的事情吧……我感覺更像是收官之作了,我總有點不太好的預感……”
“臥槽?彆,刻寶彆啊!沒你的遊戲我還怎麼活啊……這輩子我真就指著你的遊戲作為我的人生錨點了……/大哭/大哭”
彈幕眾說紛紜,但刻晉並沒有對這次的討論直接給出回應。
而是繼續沉浸在自己的遊戲世界中。
【物種起源】發開完畢後,會進入一段測評人打分環節。
這個環節通常來說不會起到決定性的關鍵,但對後續上架銷售有一定的參考性。
如果一款作品,能讓四位測評人都打出高分。
那它在上架後的銷量絕對是賣爆的。
不過很遺憾。
作為【頭號大玩家】製作的第一款遊戲。
【物種起源】在測評人手裡並沒有拿到太高的分。
清一水的2~3分。
隨後,便到了遊戲上架的時間。
遊戲內的正下方也會彈出一個銷售柱狀圖。
以每一周為一個銷售節點。
【物種起源】第一周,銷售數據300多份。
第二周則隻有280餘份。
柱狀圖隨著時間推移,慢慢降低。
在上架三個月,也就是十二周後,會降至最低,然後後續的銷售數據便可忽略不計。
整個過程,【物種起源】共計賣出了1500多份。
對於啟動資金僅有1000元的頭號大玩家來說,這賺的真的隻能算辛苦錢。
市場反響也比較平淡。
不過很快,刻晉便開始了第二次的遊戲企劃嘗試。
【iwanna】
開發設備仍舊選擇免費使用的pc端,此時的pc市場占有率已經被其他主機擠壓的隻剩20%左右。
但主題選擇冒險,標簽選擇【搞笑】之後。
卻意外的產生了化學作用。
新作研發期間內,就收到消息,表示頭號大玩家的粉絲十分期待這款新作,預售店門外已經排起了長龍。
並且,員工們由於配合默契,掌握了了遊戲開發的新方針。
這個方針,說白了其實就是技能點。
會按照可愛、真實、親和、資深、操作、新穎、精細、世界觀八個維度來進行加點。
合理分配點數,能大幅度提升遊戲上架後的銷量。
比如說,萌寵類的遊戲,那自然是儘可能把所有點數都分配到【可愛】、【親和】上麵。
而競技類遊戲,就最好是把點數分配到【操作】這一塊。
3d大作,【真實】、【世界觀】之類的很重要。
硬核向遊戲,【資深】、【精細】同樣關鍵。
隨後便是老生常談的遊戲製作環節。
刻雨又連續兩次的擔任了【iwanna】的畫麵與作曲。
這次再上架遊戲,四位測評人分彆給出了5~6分的及格分。
上架前三個月的銷售,也因粉絲們十分喜歡,銷量首次破萬。
甚至還在年終舉辦的年度遊戲大會上,獲得了【最佳新人獎】的小小獎項。
這個獎項能為【頭號大玩家】增加一部分粉絲曝光數,以及1000元的獎金。
第二款遊戲終於算是獲得了成功。
但並非後續的路就會暢通無阻。
隨之而來的是,遊戲市場不斷內卷形成的壓力。
譬如說,每年幾乎都會有新款主機上市,由於性能更好,可以帶動更細膩的遊戲,玩家們會支持也是情理之中。
pc端的市場占有率也在不斷下滑。
從20%跌到10%
到第四款遊戲《城市天際線》出來的時候,pc端的占比僅剩下了5%.
這個時候,頭號大玩家就需要選擇跟遊戲主機市場進行合作了。
譬如,繳納一定的版權費用,獲得新主機的上架許可。
這又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加之,在新主機上研發遊戲,研發的成本也會成倍增加。
頭號大玩家仍舊存在財政壓力。
隨著刻晉不斷展示出更多的遊戲內容。
直播間絕大部分水友們,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了解了一款遊戲從開發出來,到最終上架整個流程期間內,到底要經曆多少大大小小的事情。
並深歎遊戲製作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簡單。
不是說請一批人,然後給一個點子,大家悶頭做出來就一定會賺錢這麼簡單。
在《遊戲開發物語》中。
開公司想賺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做爆款遊戲。
第(1/3)頁
第(2/3)頁
但遊戲如何爆款,需要玩家自己判斷。
機器人的標簽跟益智類題材,能不能有受眾?
還是說忍者與動作類遊戲的契合度會更高?
這些是需要玩家思考的,並且敲定大方向之後,直至遊戲開發結束的整個過程中,都無法知曉這款遊戲到底銷量會如何。
這種隱性的期待感,同樣也是這款遊戲最大的樂趣之一。
再一個就是,公司肯定不會滿足於現狀,自然會擴大規模,去設計更大型的遊戲。
那現階段的員工能力不足怎麼辦?
自然要送去培養,以此增加他們的屬性。
培養也需要開支。
然後,想要縮短遊戲製作周期,就必須要給員工們升級。
升級後,員工們的工資也會水漲船高。
這又是一筆開支。
然後便是在即便有員工的情況下,發現手頭上的活員工搞不定,必須要請更有經驗的外包團隊來製作。
也是開支。
最後,遊戲上架後的宣發價格,同樣昂貴,甚至宣發個幾次,把曝光度拉起來了之後一看。
宣發的開支已經超過了遊戲本體製作的開支,都比比皆是。
那這樣就一定能賺錢嗎?
不一定。
最大的可能就是,你們整個設計團隊都看好的項目,可玩家市場就是不買賬,今年風向口變了。
可能你做遊戲的時候,大家還很喜歡動作類遊戲。
等你一年周期過完之後,大家更愛開放世界了。
就這些壓力,還隻是遊戲內的。
在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則會更多。
你苦心培養起來的員工,可能會跳槽,這個是不可控的風險因素。
另一個則是,跟同行題材撞車。
題材相似度極高的情況下,從來不會出現平分收益的局麵。
而是會出現贏家通吃,敗者血本無歸的局麵。
有錢的大廠一旦洞察到伱跟他的點子撞車。
或者是,他提前知道了你的點子,然後抄襲過來,加大投入然後彎道超車,反而趕在你前麵發售。
是能把一個中小型的遊戲廠商直接逼死的。
種種問題數不勝數,亦讓直播間的水友們不禁感歎道。
‘做遊戲這行的水,看起來比表麵上深多了’
‘沒想到做一款遊戲還要經曆這麼多挫折’
‘這樣來看,頭號玩家一路走到今天也太不容易了……’
但除了這些因素之外。
做遊戲本身的快樂,也能在《遊戲開發物語》中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一部分。
譬如,發售的遊戲上架大賣,玩家看著自己公司的金錢暴漲的那一刻,內心也會跟著喜悅。
亦或是收到來自於全球範圍內粉絲們的信件,贈品,二創,那種發自內心的感動。
還有站在獲獎台上那一刻,無比自豪的成就。
名利與感動的收獲,亦是能讓遊戲設計師無懼道路艱難,仍舊願意砥礪前行的動力來源。
整場直播已經進入了尾聲,整個直播過程內,刻晉的話並不算多。
除非一些必要解釋的地方,更多時候,他的身份不像是一個遊戲開發者。
而像是一個認真的玩家,在積極的挖掘遊戲內的各種可能性。
直到直播最後的階段。
刻晉終於說出了宣布了一件事。
有關於‘自己即將隱退,而《遊戲開發物語》是自己所做的最後一款遊戲’這件事。
人們總是認為,告彆的那一天應該是個特殊的日子。
或刮風下雨,或電閃雷鳴。
似乎隻有這樣才能將人們心中的情緒宣泄。
但告彆真的到來的這一天。
所有直播間前的水友們發現。
外麵風和日麗,晴空萬裡。
窗外的光毫不吝嗇的全部灑向直播間鏡頭內的刻晉,將他渾身都鍍上了一層金邊。
而刻晉,則站在光裡,甚至連臉部的五官都因為光照而變得模糊,隻剩下了臉龐的輪廓。
他朝著直播間觀眾,無聲的彎腰欠身,對鏡頭前的觀眾鞠躬致謝。
似是想要以這種方式,來感謝這群陪伴了自己長達六年的粉絲們。
頭號玩家一路走來,刻晉鞠躬的次數不多,但每一次的鞠躬,都一定是麵對著支持自己的粉絲玩家們,這群衣食父母。
而當他彎腰欠身的時候,窗外的陽光沒有了他的身體作為遮擋。
於是,陽光直接照進了攝像頭。
就像是想把光芒分享給所有人那樣,那一刹,屏幕熾亮的如一片白茫。
然後,直播結束了。
在所有玩家甚至都還沒回過神來的時候。
刻晉這個人的名字,就已經漸行漸遠了。
起初幾個月,這個事件作為幾乎轟動全球的最大的熱點,持續不斷地引發廣大網友們的討論。
一個正直當打之年的,且站在遊戲領域最高頂點的男人,沒有解釋任何緣由,簡單交代了一句就草草離開,這其中一定有驚天的陰謀隱情!
媒體們也聞著熱度蹭了上來,樂此不疲的報道。
各種猜測都有。
有說刻晉江郎才儘,再也出不了好遊戲,所以選擇了一個體麵的方式離開。
也有說頭號玩家其實內部赤字嚴重,高層不和,派係鬥爭倒逼創始人出走。
這種事情以前也並非沒有發生過先例,蘋果集團創始人喬布斯便是如此。
還有說刻設計師為情所傷,日漸沉淪再也找不回當年的意氣風發。
無論哪種說法,刻晉都好像是徹底消失在了互聯網這個混亂的大缸內,各個媒體賬號都再沒出現過他的動靜,沒有任何回應,安靜的就好像他從來不曾出現過一般,如果沒有留下那麼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遊戲的話。
至於現實中的日常活動軌跡。
有人說抓拍到他在世界各地環球旅行的身影。
有人說在家樓下遛彎的時候都看見了刻晉的背影。
網絡上甚至還流行起了一個風靡全網的全民挑戰,名為‘找尋消失的他!’
甚至有人每天都跑頭號玩家總部的大門口去蹲點,看看刻晉是否還藏在公司裡,隻是每天早起晚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