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多雨,南方多地洪澇成災,北方則旱情嚴重。爾等有何良策,可解民之倒懸?”
雲墨染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
幾位考生麵麵相覷,都有些不知所措。他們熟讀四書五經,精通八股文章,卻對這些實際問題一無所知。
那些關於格物之學的考題,他們也隻是勉強答對,如今麵對這關乎國計民生的考題,更是如同盲人摸象,不知從何下手。
他們之中,有人絞儘腦汁,卻隻能寫出一些空洞的套話;有人則乾脆放棄思考,開始在考卷上胡亂塗鴉。
然而,在角落裡,一位衣著樸素的考生,卻顯得格外從容。
他提筆蘸墨,在考卷上揮灑自如,筆走龍蛇,仿佛胸有成竹。
這位考生名叫田力,出身貧寒,從小便跟著父親在田間地頭放牛。
他自認學識比不上許多大儒,也沒有什麼名氣。
但他對農事卻有著深刻的理解。
他熟知各種農作物的習性,也了解各種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
對於這次的考題,他感到無比的幸運。
他將自己多年來的經驗和觀察,結合秦羽在書院教授的格物知識,寫成了一篇言簡意賅、切中要害的策論。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很快,考試結束。
幾位考生陸續交卷,臉上都帶著些許疲憊和不安。
田力最後一個交卷。
他將考卷遞給秦羽,秦羽接過考卷,略略掃了一眼,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驚訝。
考卷上,田力的字跡雖然略顯稚嫩,但內容卻十分精彩。
他不僅分析了當前氣候異常的原因,還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例如興修水利,推廣抗旱作物,等等。
秦羽接過田力的試卷,細細品讀,嘴角漸漸露出一絲笑意。
這篇文章雖略顯稚嫩,卻字字珠璣,句句肺腑,沒有華麗的辭藻,卻飽含著對民生的關切,對百姓的真情。
他將試卷遞給雲墨染,後者隻是微微頷首,便將目光轉向殿下的眾考生。
這無聲的舉動,卻已將最終的決斷權交給了秦羽。
“爾等飽讀詩書,卻對民間疾苦一無所知,整日沉迷於聖賢之言,卻不知黎民百姓才是國之根本!”
秦羽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如同驚雷炸響,震得幾位考生麵麵相覷,臉色煞白。
“治國之道,不在於吟詩作賦,而在於安邦定國,爾等所寫之策論,空洞無物,華而不實,有何用處?”
秦羽的目光如炬,掃視著每一位考生,語氣中帶著一絲嘲諷,“難道爾等以為,治國隻需引經據典,高談闊論即可?”
幾位考生麵紅耳赤,羞愧難當。
他們自幼熟讀聖賢之言,卻從未真正接觸過民間疾苦,如今被秦羽當眾訓斥,頓感顏麵掃地。
“秦大人,我等所學皆是聖賢之道,豈能與市井小民相提並論?”一位考生壯著膽子反駁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服。
秦羽冷笑一聲:“聖賢之道?聖賢可曾教爾等不顧百姓死活,隻知吟風弄月?聖賢可曾教爾等紙上談兵,空談誤國?”
那考生被秦羽的質問懟得啞口無言,隻得悻悻地低下頭去。
然而,就在秦羽準備宣布最終結果之時,他的目光落在了王修的試卷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