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世的爹娘,海玥麵容閃過一絲古怪。
海浩與朱琳,是他此世的爹娘,兩人生有三子兩女,海玥是最小的兒子,上麵同胞的兩個哥哥就是二哥和四哥,兩個姐姐則已經出嫁。
英略社是海浩創辦的,但這位武藝高強的瓊海第一勇士,並不會經營結社,英略社在其手中連年虧損,入不敷出,直到四哥接手,才開始飛速壯大,如今彆說在瓊山,整個瓊海都有人慕名而來,習武學藝。
發現兒子能獨當一麵,海浩如釋重負,帶著妻子離開,說去外地訪友。
起初每年去個兩三月,然後越來越長,近一兩年已經不再回來,隻是派人帶回信件,報一下平安。
說實話,就海玥而言,覺得這樣挺好。
他既不希望穿越後就是孤兒待遇,父母親人死絕,但若是讓他按照古人的規矩,整天奉養此世的爹娘,也有些受不了。
所以他很希望爹娘有自己的生活,彆整天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如謝氏那樣的,就太壓抑了。
當然古代孝道為重,父母不在身邊,是不能表現出興奮的,海玥麵色沉凝,握了握拳頭:“我等早日考取功名,也是報答爹娘的養育之恩,你習文天賦好,遇事又冷靜,理應金榜題名,光耀門楣!”
“是!”
海瑞目露堅定:“哥,你也能高中的!”
“我嘛,就靠你監督了,不然這些程文墨卷,真啃不下去……”
海玥采用的是後世的題海法,所謂程文墨卷,便是這個年代的範文。
若能將四書五經和朱熹批注融會貫通,那寫起八股文來,自然下筆如有神,如果辦不到,那就借鑒彆人的,天下文章一大抄!
隻不過許多讀書人不屑為之,硬要自己從聖人文章裡感悟至理,海玥卻完全沒這種負擔。
考文憑而已,較真作甚?
在他的影響下,就連之前對於程文墨卷不怎麼在意的海瑞,都開始側重溫習。
眼見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瓊山街頭已然多了不少趕考的學子,縣考的氣氛完全逼近。
然而這一日海家前,一位滿臉絡腮胡的壯漢翻身下馬,卻是四哥在英略社的左膀右臂隆哥兒,帶來了案情的後續消息:“玥哥兒,遇害者的身份查清楚了,是崖州的黎人。”
“黎人?”
海玥先是一怔,旋即恍然:“有此書卷氣的黎人可不多,不過這就難怪了,他會聽信那夥安南殺手的謊言,又敢扮作外藩的使臣……”
黎人就是海南的少數民族,但在島上的數目也很可觀,瓊山街頭經常能見到黎人商販,更有女子露腿赤足,落落大方。
許多熟黎部落除了受土司管製外,生活習慣與漢人的差距已經不大,其中自然也有讀書人。
但這等讀書人也受歧視,終究不能如常人被對待,海玥與“黎維寧”相處時,就隱隱有種對方想要證明自己的感覺,如今看來,原來應在這裡。
“他叫什麼名字?”
“是黎族的大姓,姓那,叫那英!”
“……”
這名字後世聽得難繃,現在並不奇怪。
海玥如果沒記錯的話,曆史上再過個二十年,海南島上還有一場那燕起義,弄出了諾大的陣仗,堪稱瓊海小方臘。
不過從隆哥兒的表情上,事情似乎還沒完:“是對方的親人要帶回遺體麼?我們已經設下靈堂,為他守靈超度,既然聯係上了親人,將棺木交予便是。”
“沒這麼簡單,黎人恐怕要為那英複仇……”
隆哥兒聲音凝重:“就在今早,府衙前發現了三具屍體,正是之前逃跑的那三個安南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