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炫回到東宮。/br果然可以看到,一係列奏章,被老朱送來了。/br看奏章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在朱炫看來,這要比跟著孔公鑒學習還要恐怖,幸好有內閣在,幫他減輕了不少壓力。/br儘管如此,朱炫還是看到奏章就頭疼。/br將來要當皇帝,奏章又是不能不看,現在的他,唯有硬著頭皮看下去,其實有內閣的輔助,很多奏章都分門彆類地放好。/br同一類的奏章,批閱起來比較方便。/br胡廣等閣老們,甚至還把怎麼處理,寫了一份紙條,夾在奏章上麵。/br他們沒有決定權,隻有建議權,現在的內閣,還隻是一個幫忙看奏章的工具,沒有蓋上老朱的玉璽,就算內閣敢私下決定,拿到奏章的官員也不敢用這些決定。/br現在的內閣還是正常,但後來的內閣,權力會越來越大。/br但是內閣的存在,又是一個奇怪的東西,朱炫也不好判斷,發展到最後是好是壞,如果說壞,但能在後來的大明皇帝不上朝、不理政的前提下,維持著大明不崩潰,要說好,未來的內閣攬權太嚴重。/br朱元璋的皇帝獨攬大權的想法,就是被內閣打破了。/br“是把雙刃劍。”/br朱炫心裡在想,現在暫時不管內閣如何發展。/br把如今的情況處理好,將一切穩定下來,再考慮未來怎麼改革內閣,畢竟這還是他提出來的東西。/br把各種想法,暫時置之腦後。/br朱炫正式開始看奏章,一邊看還一邊寫批複。/br大概半個時辰之後,他看到了一份很有意思的奏章,那就是鎮守河套的平安,和代王朱桂覺得,可以在山西和河套等地附近,選擇一個地區來重開馬市。/br所謂的馬市,就是明朝時期,大明王朝和北邊邊疆各族貿易的一個場所,最開始是和牛馬相關,但是現在馬市貿易,早就不再是牛馬交易。/br還有各種商品,比如布帛、茶葉、鹽等的交易,換取胡族的牛羊、羊皮等等。/br以前在大同,也是有馬市的,叫做宣大馬市。/br後來和草原上的敵人關係不好,雙方本就是敵對,這些早就取消了。/br“通過馬市,和韃靼、瓦剌等貿易。”/br“和安南等地一樣,用經濟手段,控製和同化北邊胡族。”/br“根據他們的了解,靠近大明邊地的一些胡人,對大明不算敵視和仇恨,還願意同化為漢人。”/br“他們更希望,和大明互通有無。”/br朱炫念叨著他們的奏章。/br其實他們說的也對。/br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統治,那些蒙古貴族退出大明,但不少普通人還是留在大明土地上,現在都成了漢人。/br被大明同化。/br被華夏文化,徹底地歸化了。/br邊地的外族,和大明接觸最多,草原上條件艱苦,要啥沒啥,天氣還很冷,很多時候連吃飯都無法保證。/br反觀大明,地大物博。/br邊地的韃靼、瓦剌人,願意成為漢人,願意被同化了,也不意外。/br朱炫看著奏章,在想他們的建議有一定的道理,自言自語道:“實行經濟控製,讓其歸順,再用文化上的同化。”/br這些他認為可行。/br如果能做好了,可以很輕鬆地,發展人口,深入草原,對瓦剌、韃靼進行打擊,徹底把草原上的人,變成大明子民。/br“想法是美好的,至於能不能做到,那就看怎麼處理其中的關係了。”/br朱炫心裡想著,其他的奏章暫時放下不管,拿起平安和朱桂聯合寫的奏章,去找老朱看看。/br“乖孫怎麼想的?”/br朱元璋看完了奏章,沒有馬上表態,而是反問了朱炫一句。/br以經濟手段,來控製一國。/br這個成果,老朱是看得到。/br安南等地正是通過如此手段,被大明牢牢地掌控在手裡,再以文化同化,現在去安南問一句,他們是什麼人。/br那些安南人保證會說,自己是大明百姓。/br因為當大明百姓,要比當安南人更有自豪感。/br“孫兒認為,可以試一試。”/br朱炫說道:“重開馬市,孫兒可以安排幾個商隊北上,儘快地通過經濟,控製一切。”/br主要是看朱元璋同不同意。/br朱炫覺得可行,完全沒問題。/br至於商隊,他手底下多的是。/br如今大明的商人,基本是他的人,或者能聽從他的安排,比如蘇州府那一批,隻需要讓沈家的人提出一下,都能輕鬆地做好這個。/br“商隊北上,以經濟控製,孫兒認為不錯。”/br“如今我們大明不缺糧,有土豆、紅薯和玉米,又有化肥增產,糧食充足,可以滿足我們全國的需求。”/br“穀賤傷農,如今不少大明百姓,不需要耕作,北邊百姓說不定還能空閒下來,除了種完幾畝地,把未來幾年的糧食種出來,不知道可以做點什麼。”/br“這個時候重開馬市,就能讓他們經商貿易。”/br“可以加快經濟增長,改善大明百姓的生活,又能為大明增加稅收。”/br“我們在北邊,長年有大軍鎮守,也不怕那些商賈和外族人亂來。”/br朱炫比較傾向於重開馬市,平安和朱桂他們的想法不錯。/br曆朝曆代,重農抑商。/br主要原因,還是商人不事生產,到處走,沒有固定的住所,這樣做一來會導致田地沒有人耕作,國家的糧食無法保證,二來隨處走動的人,會導致人口的不穩定,甚至會帶來混亂之類。/br古代的王朝,恨不得所有百姓,永遠紮根在自己耕作的土地上。/br如今糧食不再是問題,大明不再缺糧。/br一年種植的糧食,足夠食用兩年,少部分人耕作供養大部分人已經實現了。/br朱炫甚至還在研究,未來的機械化種田。/br對於流動人口太多,造成混亂等,其實在邊地,常年有大軍駐守,也不是什麼麻煩。/br“言之有理。”/br朱元璋看著奏章,沉思良久道:“那就按照乖孫說的去做,這份奏章,咱同意了,那些商隊,乖孫你來帶動,馬市也是你來負責。”/br“好啊!”/br朱炫滿口答應下來。/br互通有無,發展經濟,確實比較重要。/br朱元璋又道:“咱老了,關於經濟方麵的事情,遠不如乖孫精通,隻要你把握好這個度量即可,但是要注意,不能讓鐵器等,大量流出去。”/br除了鐵器,還有火藥,都是大明違禁品。/br這些可以用來製造武器,必須嚴格管控。/br大明民間,早就不允許存在火藥,但不保證會沒有人私藏,鐵器就更普遍在民間存在。/br必須要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