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入戈壁,因四周的景象大同小異,所以極易失去方向感,雖然車隊配有軍用指南針和定位儀,但餘老還是讓負責引路的段鬆柏小心行駛,遇到不確定的路況時,要提前下車探查,以免車子陷入流沙。就這樣,車輛行使了快一個小時,那道裂縫才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
離裂縫邊緣大約還有兩三百米的時候,左前輪不知被什麼東西紮破,車子左傾向右邊極速偏離,段鬆柏急忙打方向盤控製,但還是撞到了一個雅丹土墩上,因為常年受風沙侵蝕,鬆軟的土墩被撞出一個洞。眾人下了車上前查看,十幾隻碩大的老鼠從洞中紛紛逃走,而洞的下方漆黑一片,似乎另有乾坤。
餘老讓隨行的戰士拿出冷火棒,捏亮後扔了進去,洞穴倒不是很深,約莫四五米的樣子,冷火照射範圍有限,無法窺探全貌,看不清是天然形成還是人工修建的。
陳鴻宇是研究生物學的,他對眾人說,生活在荒漠戈壁的老鼠由於食物匱乏,成年個體的體型充其量也就手掌大小,一般都是獨居,但眼前這個洞穴同時出現這麼多的數量,而且能長這麼大,說明洞中肯定有食物來源,建議應該到裡麵查探一下。餘老沉思片刻,眼神看向彭萬青,詢問他的的意見。
彭萬青在洞的四周仔細查看了一番,又趴在地上用手掏出洞內牆壁的土聞了聞,對餘老說土裡沒有古墓封土層中常見的青膏泥,也沒有火油的味道,應該就是普通的沙土。至於下不下去,自己不好給建議,還是請總指揮定奪。
餘老猶豫了一下,決定自己先帶段鬆柏和2名戰士先下去,如果裡麵有問題,由彭萬青組織營救。隨後,他和段鬆柏綁上繩子,順著洞口緩緩降了下去,約莫十幾分鐘,裡麵傳來段鬆柏的聲音,讓彭萬青和陳鴻宇下來,其他戰士原地待命。
彭萬青下到洞中後,發現四周已被餘老他們用探照燈點亮,洞內麵積不算太大,也就五六十平方左右,地上散落著一些陶罐碎片和兵器,洞內中央擺放著一個用木頭交錯搭建的架子,上邊有一些人的骸骨,左右兩側有幾具乾屍,橫七豎八的靠在架子旁。彭萬青上前查看了一下乾屍衣著以及風化的程度,判斷應該是唐代時期的人。
餘老問彭萬青這算不算古墓,他考慮了一下,說如果從古代中原墓葬文化上看,這裡不會是墓室,但唐宋以前西域諸國文化各異,不排除把這個洞穴設置成衛塚的可能性。
何為衛塚?眾人有些疑惑。彭萬青解釋說“起初西域並無墓葬文化,絲綢之路建立後,加強了中原與西域諸國的商貿往來,一些土夫子覬覦西域財富,便裝作商隊來到這裡,從貴族墓中盜取財物。隨著中原神話傳說的西傳,墓室被盜的貴族後人就認為這是妖魔作祟,便借鑒中原人的方式在主墓周圍修建衛塚和疑塚,希望陪葬的衛士能守護墓主的安寧。”他蹲下來指著幾具乾屍繼續說“從乾屍的風化程度上看,這裡應該是一處天然形成的洞穴,洞口垂直並無拐角,有利於水分的蒸發,可以保證屍體長久不腐。”
“那這個架子是做什麼的?”段鬆柏問道。
“這個架子應該是製作乾屍的操作台,古人製作乾屍的技術其實不是很成熟,成功的幾率不算太大。”他戴上手套,拿起幾片架子上的麻布條看了看,繼續說“這些,應該就是失敗品,如果密閉性不夠好,被布條裹住的屍體就會**變質,最後化為骸骨。”
“看來,那些大老鼠的食物應該就是這些乾屍了。”段鬆柏說完,惹得彭萬青肚中一陣翻滾。
“絕不可能。”陳鴻宇插話到“古人在製作乾屍時,會在防腐藥材中加入大量的雄黃和雀舌草,用來驅趕蛇蟲鼠蟻,防止它們啃咬屍體。而且這幾具保存完好的乾屍,並無齲齒類動物啃咬的痕跡。”
幾人圍著乾屍議論紛紛,一直沒討論出合理的結果。彭萬青不願再與段陳二人爭論,站起身來,看到餘老此時正盯著牆壁入神,便順著他的眼神看去。這才發現,洞內牆壁上有幾幅線條畫,應該是用木頭燃燒後的碳粉畫上去的,雖然有的線條已經殘缺不全,但描繪的大概內容還是可以看的出來。
第一幅畫的是百姓把收獲的糧食送往像皇宮一樣的地方,線條畫成的人臉上個個帶著笑容。第二幅畫是一個騎馬的人從皇宮裡出來向西而行,皇家貴族和百姓在後方招手歡送。第三幅隻有幾筆波浪線,猜不出要表達什麼。第四幅是這個騎馬的人從東方而來,身後跟著大批的兵馬,手持刀槍向皇宮衝去。第五幅是國王帶著軍隊抵抗,周圍儘是倒塌的房屋和燒毀的農田。第六副隻有一個圓,圓內有個x,也不知道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在最後一幅畫的右下角,畫著幾個類似於字母一樣的線條,不知道是文字還是其他。
餘老問彭萬青,能否解讀一下這幾個字母的意思。彭萬青點了點頭,他所學的考古專業中,確實有一門是介紹古文字的。他拿起探照燈,湊近那幾個字母仔看了看,說這有點像古西域的怯盧文,他回憶了一下這種文字的翻譯方法,然後念了出來“南柯一夢鏡中緣,鄯善不負化滄海”。
“鄯善,這竟然是鄯善壁畫。”彭萬青驚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