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
在小萬曆的多道親筆手諭下,張居正重回內閣,張四維與張翰也都回歸辦公。
諸多深諳官場之道的官員,已預料出劉台劾師的最終結局。
……
二月初五,午後。
披枷帶鐐、頭發淩亂,時年三十八歲的劉台被押進了北鎮撫司詔獄。
詔獄牢房,陰暗而騷臭。
不時能看到有碩大的老鼠從乾草下鑽來鑽去,並發出“吱吱吱吱”的撕咬聲。
但劉台將胸膛挺得直直的。
他覺得自己做了一件驚天地泣鬼神、彪載史冊、前所未有的大事。
他想象著——
這一刻。
京師的科道言官們定然正在上疏為他求情,甚至有人追隨他彈劾權相張居正。
畢竟,張居正鉗製言官甚久,他的彈劾奏疏又是那麼有理有據。
這一刻。
一些仰慕他的官員定然已準備好了酒肉,很快就會來看望他。
畢竟,傅應禎含沙射影式的攻擊都能引來四人探望,他直抒胸臆的忠諫,理應引來更多誌同道合者。
這一刻。
皇帝可能也已準備親自審他,而他已準備好了一大段一大段正氣凜然的說辭,比如臣寧碎首以醒天下,斧鉞加身諫聲難絕,臣九死而猶未悔等等。
作為一名言官,將這類詞彙道上一整天,他都能保證不重樣。
劉台絲毫不懼,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
他篤定張居正不會殺他。
即使皇帝想要杖斃他,張居正也會為其求情。
這非張居正仁善,而是被打死的言官將名垂青史,他最後的諫言也一定會被後世當成真言。
這會使得張居正遺臭萬年。
他在賭。
賭經曆此劫後,他以直聲名揚天下,即使被罷黜或流放,朝廷定然還會起複他。
可惜,他想多了!
在張居正重回內閣的那一刻,就不會再有官員敢去看他。
劉台做錯了兩件事情。
其一,指名道姓,彈劾座主恩師。
此乃極壞禮法之事,甚至可以稱得上大逆不道,看望了他,以後還如何麵對師長。
其二,劉台人品有瑕,遠不如傅應禎。
就在去年,遼東大捷,當時本應由巡撫張學顏報喜,卻被正七品的遼東巡按禦史劉台搶在了前麵。
這使得張雪顏大怒,張居正也嚴厲地批評了他一頓。
由此可見,劉台並非是完全持公心做事之人。
……
近黃昏,檢討廳。
沈念坐在桌前,思索著劉台劾師之事。
自張居正重回內閣那一刻,他已料到了此事的結局。
詔獄審問完全就是走一個流程。
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小萬曆要求重罰重判,張居正求情減刑。
雙方拉扯一番後,留劉台一命,事情就算結束了。
如此。
既體現了小萬曆對張居正的重視,也彰顯了張居正的仁慈。
這場戲,是演給全大明的官員看的,特彆是言官。
在小萬曆親政之前,張居正的地位絕對是穩如泰山,不可動搖。
但沈念不想讓此事就這樣和稀泥般地過去。
如此處理,日後肯定還會有一批如傅應禎、劉台式的官員站出來。
這對大明危害太大了,對新政危害太大了。
曆朝曆代,言官都是皇帝製衡群臣、鞏固皇權的工具。
然當下。